太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回忆我们的童年,还记得小时候自制玩具的乐 [复制链接]

1#
哪里中医治疗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3497115202268129&wfr=spider&for=pc

回忆我们的童年,还记得小时候自制玩具的乐趣吗

一个人无论生活在贫穷还是富裕的家庭,他的童年都是无忧无虑和天真快乐的,因为小孩子不需要像父母一样去思考和担心家庭柴米油盐的烦恼,只需要寻找满足于自我快乐的东西。

童年为什么总是令人怀念和回味,因为童年时代的主要任务就是拼命的玩耍和野蛮地成长,虽然没有各种压力,但也有一些小小的烦恼,比如自己制作的玩具没有别的小孩制作得完美,与别的小孩玩耍游戏输了比赛等等。

各种玩具是陪伴儿童时代最美好的记忆,城市里的孩子可以花钱买到各种既美观又好玩的玩具,玩上几次没有新鲜感就扔掉,而农村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农村孩子很少有买玩具的,大多数都是自己做的或是父母帮忙制作的老土玩具,而且可以反复使用很久。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更具有一种成就感,制作玩具的过程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智慧、精力和情感,所以不会轻易抛弃。

儿时的玩具陪伴我走过了快乐的童年,记录了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我童年时代的玩具很难说是贫乏还是丰富,说贫乏,是因为多数玩具是自制的、土气的、质朴的;说丰富,是因为取材广泛,一堆沙子、一坨黄泥、一片铁皮、甚至一把火柴签子都可以当玩具,还乐此不疲。打开童年记忆的大门,印象最深刻的玩具就是木板车、陀螺、铁环、弹工、火柴羌和火药羌。

木板车在刚上小学的那些年曾经风靡全村,只要有学龄儿童的家庭几乎是每家一辆车,小孩子的攀比心很重,要是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整天都会缠着家长又哭又闹,家长被逼无奈,只好投降,乖乖地想办法给孩子打造一辆木板三轮车。

木板三轮车是由一块长一米五、宽三十厘米的木板,三个滚珠式轴承轮子和一个方向器组成,动力靠人力推动,下坡路面可以自由滑行。标配的木板车一次可以乘坐三人以上,也有小点的只可以坐两人,由一人负责驾驶操作,一人负责在后面推动,一起玩的小朋友相互轮换着驾驶和推动。制作车子的木板和方向器都比较容易找到材料,最困难的是三个滚珠轴承轮子,他的主要来源是从废旧或报废拖拉机的柴油机中拆卸,来源十分有限。

八十年代的太白镇,村上的街道没有水泥路面,土路上只有晴天干燥的情况下才能开车,下雨天只能在家中仅有的平地上操作。木板车使用的是铁轮子,驾驶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嘈杂刺耳,家长们有时候被吵闹得忍无可忍了就用棍子把开车的小孩赶出去,小孩子们被逼得走投无路,就将开车的场地搬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去。学校有开阔的水泥硬化操场,刚开始没有人管理,后来发现车轮对水泥路面碾压破坏太大,不久又被学校赶走了。

天无绝人之路,经过到处寻找,小伙伴们找到了一个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在太白小学的围墙上高空驾驶。学校新修的围墙是石头混凝土结构,墙体平均高三米,宽五十公分,长度有近二千米,顶部用水泥抹平,上学晨读期间,学生们都喜欢在围墙上来回走动大声朗读。放学后,围墙就成了村里飙车族们的狂欢之地,尽管围墙高低起伏,宽度刚好容得下两边的车轮,有的地方高度超过了三米,从围墙上摔下去不死也得重伤,但是,小伙伴们精湛的驾驶技巧轻车熟路,几年下来硬是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多年以后,经济条件好起来了,九零后的小伙伴们都玩上了自行车,木板车作为时代的记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滚铁环是八十年代男孩子最常玩的游戏,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非常拉风。铁环的制作比较简单,通常是用一根粗钢筋,弯成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另以八号以上的铁丝弯曲成钩状,讲究者还会在铁环上套上数个小环,铁环滚起来时,小环会在铁环上滚动,发出悦耳的声音。

滚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多人竞技。推着铁环在地上滚动,这种运动型的玩具为我们这帮爱动的男孩子所喜爱。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用铁勾推动铁环向前滚动,以铁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弯。我们那时滚铁环比谁跑得快,几个人同时出发,滚着铁环拼命往前跑,快者胜;比谁慢时,停在原地不动,必须保证铁环不倒,时间长者胜。累了,用弯钩钩住铁环,往肩上一扛,那姿势极为潇洒。

我有一个铁环,在当时是我们村子里最好的,我也不知道他具体是哪里来的,只记得有一天,母亲高兴地来到我身边,将铁环送到我手上,问我开不开心,我当时欢呼雀跃,高兴得一晚上没有睡着觉,总盼着天快点明亮起来,就可以出去滚铁环了。我的铁环是整体钢结构一次性铸成,没有加工打磨的痕迹,大小造型堪称完美,在村里绝对排名第一。正是因为它太高端大气上档次,是所有小朋友羡慕嫉妒恨的对象,所以,没有几年就被惦记着它的小朋友偷走了。那个我最喜欢的铁环到我手上一直使用了三年多才被人偷走,多年后仍然没有发现它的踪迹,因为丢失心爱的铁环,我伤心了很久。我的铁环和别人的铁环最大的区别是,别人的都是找铁匠用钢筋打造的,而我的铁环没有人工打造的痕迹,整个铁环由方钢构成,重达五公斤,应该是某个大型机械上的圆形部件。

弹弓这种玩具在童年的印象中特别深刻,太白镇的方言把弹弓称为“弹(tan)枪”。那时,村里的小伙伴们常以有个弹弓为荣,谁弹弓打得准,谁就是小伙伴们崇拜的偶像,一把小小的弹弓既有打鸟的乐趣,又是炫耀的资本。我小时候玩的弹弓是自己动手亲自制作的,制作弹弓要寻找两种材料,一种是木质托把,另一种是橡皮筋。托把使用的木叉子在农村比较多,拿着砍柴的刀子出门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砍一个回来。木叉子砍回来后就是加工制作了,先用小刀子将树皮去掉,把多余部分用锯子切割整齐,再用小刀在叉子头部位置雕刻两个凹槽,用于固定橡皮筋。橡皮筋就地取材,是用废弃的拖拉机或大卡车的内胎剪切而成,剪切两条长度相同的橡皮筋,一头固定在木叉子凹槽上,另一头与真皮制作的长方形“子弹袋”连接固定。

常用的子弹是附近砂石厂打的沙子,大小适中的沙子用布袋子捡上一包带在身上,找准目标后,用“子弹袋”包住沙子,借助橡皮筋的弹力将子弹发射出去。在儿时的小伙伴中,我的弹弓技术最高超,我们喜欢在五十米外竖立放上一根小棍子,然后划上一条标准线,所有小伙伴参与射击比赛,看谁能将小棍子射倒,我在比赛中基本上是百发百中。

用弹工射击各种鸟儿是最能展示技术的,鸟儿基本上是移动目标,射击难度要比固定目标难得多,那时乡村的鸟类多达几十种,什么麻雀、斑鸠、八哥、画眉、乌鸦、野鸡应有尽有,有时用弹弓一天可打十几只鸟儿。我们一般不大量杀生,喜鹊、天鹅之类的稀有鸟类一般不准伤害,小伙伴们也相互监督,只要偶尔找几只无名的鸟儿练练技术就可以满足了。

除了弹弓以外,火药枪也是小伙伴们比较喜爱的玩具之一。由于火药枪具有危险性,所以父母们一般不让小孩子玩,但调皮捣蛋的小朋友们总是背着大人偷偷地玩。

制作火药羌的技术大部分小孩子都会,我们之间都是相互传授学习,在技术和选材料方面只要有新的发现,都会相互分享。由于制作火药枪的原材料十分稀缺,尤其是枪管等关键部件不好寻找,所以我们只能制作较为简单粗糙的枪了。当时制作火药枪常以五十公分长的木头作为枪身基座,用刀具削切成步枪模样,做好枪身、枪托和支架,枪身上用刀雕刻成平整光滑的凹槽,用于放置和固定枪管,枪管一般五十公分长就可以了,里面口径略比小手指小一点,用细铁丝分成三段将枪管与枪身固定牢靠,枪管固定好后接下来是制作击发装置。

激发装置由弹药槽、撞针和扳机组成,弹药槽用上好的钢材打造,我们自己提供废旧汽车钢板,请铁匠师傅帮忙制作。撞针是用十公分长的钢钉打磨加工而成,撞针底部连接橡皮筋,撞针外面由小钢管固定作为传送滑道,防止引发撞击时撞针发生偏离,确保射击精准度。与橡皮筋连接的是手动扳机的引发装置,激发时将橡皮筋拉伸到枪托底部固定,扣动扳机,撞针激发引爆火药,火药燃气再推动铁砂从枪管发射,产生打击效果。

除了撞击式引爆以外,还可以利用点燃式引爆,在填装火药时,将撞针拉到底部,在弹药槽底部小孔中放一根鞭炮引线,里面弹药填满压实,射击时瞄准目标,用火点燃引线,火药爆炸产生的强大气流瞬间将铁砂发射出去,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数十颗铁沙子分散飞向目标,百米之内杀伤效果最明显,杀伤半径比较大,无需精确瞄准。现十多年过去了,那响声仍然记忆犹新。

陀螺这种玩具在全国各地都有,在太白方言中,把陀螺称为“地拱转”。制作陀螺的工艺多种多样,种类繁多,总体是比较简单的,找一根质地坚硬的青冈木,砍个圆锥儿,也就成了。但你要砍好,要锯成圆筒状,又要锯子,到哪儿弄锯子呢?没有锯子也难不倒我们,要将陀螺弄光滑平整需要的不是工具而是功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坚持的就是这样的原则,没有顺手的工具,一切都靠一把砍柴刀,先将陀螺大概模样砍出来,然后就是耐下性子慢慢精雕细琢。

制作一个好一点的陀螺差不多要一整天的时间,除了打磨平整还要雕刻花纹,上色添彩,打陀螺时,旋转起来就非常漂亮。没有耐心的孩子只能制作出像“狗啃”一样的陀螺,因为重心不在正中心,旋转时间不长,旋几下就得再抽。

我亲自制作的陀螺,中轴线比较精准,而且还有一项属于我自己的独特发明,制作陀螺的木料除了水青冈比较坚硬外,其他的杂木都比较松软,陀螺在地上转的时间过久后,它的尖部就会被抹平,转动效果明显下降,使用一段时间就要用刀子修尖。我发现了这个缺陷,自己琢磨了许久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将细铁钉头部在磨刀石上磨平,正对着陀螺尖部中轴线,将磨好的铁钉钉入陀螺中就可以了,陀螺在使用过程中有铁钉与地面接触,有效降低了磨损消耗,转动起来声音也比较清脆,抽一下子就会定在那儿旋转几分钟不倒,如使了“定跟法”一样,在比赛中无人能及。

所有儿时的游戏中,我认为风筝的制作技术含量相对要高得多,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独立制作,有的小孩就算是勉强做出来了,使用效果也不明显。风筝在太白方言中称为“风登儿”,由于太白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很少与外界接触,能够见到的风筝也只有一种,不像山东潍坊的风筝那样种类繁多,千奇百怪。在我们村里,所有人至始至终就会制作一种传统的风筝,“王”字型风筝,不管过去多少年,这种样式的风筝都没有多少创新和进步。

每年春节、元宵节过后,冰雪消融,天气转暖,慢慢进入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季节,春风时而柔和,时而强劲。春季的暖风方向比较稳定,是最适合放风筝的时节,过了五月份风向开始混乱,一年一度放风筝的季节就过去了。

元宵节过后,春风细雨,万物复苏,农民们进入农忙季节,村里的孩子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因为他们要抓紧时间制作一个满意的风筝。

制作风筝需要三样原材料,一是韧性较好的竹篾,以“筋竹”为上乘材料;二是纸张或是塑料薄膜,由于纸张淋雨容易破损的原因,经过改进,选择农用塑料薄膜为最佳材料;三是缝衣服的缝纫线。筋竹在偏远一点的村寨有少量种植,制作风筝只需要很少的竹子,不需要单独砍伐一根竹子来制作,这样显得很浪费,一般是利用编制背篓后剩余的边角料来制作。

用竹篾刀将竹子削成长五十厘米、宽一厘米的竹片,再用机器线将四根竹片捆绑成“王”字型。做好了风筝的骨架,接下来就是粘纸,风筝使用的是白色宣纸,可以到街上的百货店购买,也有不想花钱的人可以用作业本和书本纸张拼接而成,敷了纸就成为一个正方形的风筝,用剪刀将纸张剪成宽四公分的长条,用浆糊粘在一起做成风筝的尾巴。风筝最后一道工序是做“陡线”,陡线是风筝成败的关键,风筝能不能飞高飞远,陡线的长度和角度都很重要,在三十度到四十五度之间灵活掌握。

纸做的风筝弊端很多,自身重量过高,遇到雨水容易损坏。后来,我发现了一种很好的替代材料,就是家中用来育苗保温的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经久耐用,取材方便,农民家庭必备。固定式风筝使用完收回家存放比较占用地方,而且容易损坏,经过不断总结经验,反复改良,在使用材料和结构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为了改变以前的风筝存放占用地方的缺点,我将风筝的王字骨架固定捆绑改进为活动式组装结构,使用完后拆下折叠,卷成画轴形状,使用的时候,展开重新组装即可,非常方便。

制作风筝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取材也很方便,唯一需要花钱的就是风筝线,风筝使用的是缝衣服的机器线,一个线两角钱,买十个花两元钱。用木板做成绾线的工具,将机器线两个并列绾成线团,放风筝的时候将线与风筝陡线连接就可以了。

放风筝比较有趣的是相互比赛,有比飞得高、飞得远和缠绕打斗的,飞得最高的可以超过头顶,飞得最远的除了手中的拉线,可放飞数千米,一平方大小的风筝远得几乎看不见影子。打斗则是通过各自的风筝在空中缠绕,将对方拉线割断,致使对方风筝脱离掉地为胜。

现在孩子的玩具,有变形金刚、布娃娃、奥特曼……益智类、游艺类、科普类,数不胜数,与之相比,回味起我们八零后的童年,能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制一些常见的玩具,确实很不简单,也正是这些自制的玩具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如今城里孩子们玩的风筝、陀螺之类的玩具,都是商店购买,想玩时,花几块钱买一个;不玩了,丢掉了事,一点也不心疼。而我们小时候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为了参与到那些游戏中去,我们必须自己动手。说自己动手有乐趣,这只是现在的说法,而当年,谁不想拥有一只成品陀螺或者风筝呢?

以上说的是男孩儿的玩具。有一种中性玩具,男女孩儿都可以玩,这便是“迪子儿”。“迪子儿”用五颗子儿,石子、砖子、桃仁均可。最好的是用大拇指大小的小石子用铁锤打磨成接近球形,磨得圆圆的、扁扁的,抓起来还有清脆的响声。也有不需要打磨的,家门前的公路是用小石子铺成的,经过汽车的碾压,雨水的冲刷等,有很多小石头已经被天然之力打磨得光滑平整,只需要细心的寻找就会轻松拾得。

另外,童年时代我们还做过纸折驳壳羌,做过木头手羌,做过二胡的弦、琴筒,烧红了铁烙洞做笛子等,自己动手的童年,现在想起来是如此的美妙和认真,简直令人难以相信。看来,人类正是从动手做玩具的童年中开始懂得了希望、失望和绝望,获得乐趣,也因此变得心灵手巧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