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眉县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许多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了大量“无钱办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直接影响了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全县集体经济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质量,也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在农村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一、当前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截止目前,全县86个行*村和1个农村社区全部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全覆盖。但新成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转的不多,大多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或收入很少。截止年底,全县无经营收益的村有4个,有经营收益的村有82个,其中年收益1—5万元(含5万元)的村有33个,年收益5-10万元(含10万元)的村有29个,年收益10-50万元(含50万元)的村有19个,年收益50-万元(含万元)的村有1个。二、发展壮大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的八大模式(一)发挥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对村级集体未承包到户的土地、森林、“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地、水面等资源,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开发;利用村级集体机动地、土地整理、村庄整治、移民搬迁、宅基地复垦等节余的土地和新开发增加的水、土资源及其他可利用的集体所有资源,开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增收项目。槐芽镇原东柿林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对亩荒滩地进行整理开发,种植优质水稻,吸纳26户贫困户入股,年生产优质水稻5万多斤,收益30多万元。年通过股份合作招引一客商实施稻虾、稻蟹混养项目,完成投资余万元,投放螃蟹0多斤,年盈利多万元,合作社和投资商按7:3进行了分红。(二)盘活集体资产,发展“资产盘活型”集体经济。清查明晰村级集体资产产权,盘活村级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门店、厂房、仓库、校舍等设施设备。具备经营条件的村,可选准主业、突出特色自主经营,或由村内有实力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经济能人和企业、合作社租赁托管经营,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齐镇上庙村对闲置的老村委会办公用房对外出租,每年收取租金1.5万元。齐镇斜谷村对闲置的村小学对外出租,每年收取租金2.6万元。首善街道办五坳村对原村小学的校舍场地出租给一养猪专业合作社,每年收取租赁费1.2万元。(三)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靠近城郊的村,可依据地理优势,重点建设蔬菜、花卉、食用菌、水产等特色种养基地;山区边远的村,可利用野生资源,重点发展中草药材、野生菌类、林下生态养殖等绿色产业。条件允许的村,可开发光伏产业,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鼓励贫困村利用闲置资产与企业合作兴办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经营项目。营头镇原董家山村采取“支部+扶贫互助合作社+致富能手+贫困户”的方式,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利用流转贫困户撂荒地余亩,进行整修,引进新品种薄皮核桃;将闲置低效的村集体浅山林地采取村致富能手入股指导、贫困户投劳入股、投资入股的方式发展林下种植花椒余亩;动员贫困户贷款入股,投资30余万元,建成生态散养鸡基地,发展种养殖业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该村还成立了秦眉山干杂果专业合作社,并投资60余万元建成了干杂果加工厂,建成核桃脱皮、清洗、烘干、筛选一体化操作生产线,年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余吨,实现经济收益余万元。常兴镇马家村年冬返租村民土地70亩,发展优质核桃,套种中药材板蓝根,组织贫困户在核桃基地打工,增加农民收入,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万元。汤峪镇原闫家堡村实施光伏发电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可创收15万元。(四)立足生产生活,发展“服务创收型”集体经济。支持村级组织按照“互惠互利、有偿服务”的原则,创办各类经营性服务实体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联合体,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物资供应、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劳务输出、农产品加工与运销等经营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农业服务队、红白理事服务队、运输公司、农资信息服务部等服务实体,发展信息、农机作业、订单收购、代购代销、代种代收、统防统治、育种育苗、集中运输等服务业。鼓励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建劳务合作社或劳务中介公司,承接劳务输出、环卫清洁、河道保洁、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村级公路养护、绿化管护等业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金渠镇田家寨村成立了眉县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购置了自动喷雾机、旋耕机、松土机等设备,为农户提供农资化肥等微利服务,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营头镇新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建筑队、生产服务队、电商服务站等,年村集体实现净收入10万元。(五)打造物业实体,发展“物业租赁型”集体经济。利用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和留用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商业用房、门面房等。也可采取所有权归村集体、一定年限经营权归承建单位、村集体收取租金等方式建设集体物业。有条件的村,在城镇规划区等区位优势明显地区,通过异地兴建、联村共建等形式,兴建专业市场、门面商铺、仓储设施、温室大棚、广告设施等物业。首善街道办原任白庄村成立了宏耀新市*开发有限公司,承接市*建设、物业服务等业务,沿国道建立汽车配件一桥街,通过租赁厂房、门面房,年收入90多万元。汤峪镇原闫家堡村修建储存量0吨的冷库群,对外出租经营,年收租金40万元。槐芽镇保安堡村发挥地处镇区的优势,总投资万元建设集餐饮、水果、蔬菜交易等为一体的综合市场,村集体年可增收30万元。横渠镇横渠村沿街开发商业门面房,年收入30多万元。营头镇新河村紧邻红河谷森林公园,村内有农夫山泉生产线,外来人口密集,村上抢抓这一商机,投资万元建设了美食一条街,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六)开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型”集体经济。具有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资源的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渔家乐、度假村、采摘园、农耕体验、生态体验、森林人家、休闲农庄等乡村旅游项目,或引进社会资本开发乡村旅游业,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拓展配套业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汤峪镇原闫家堡村地处太白山旅游开发区,成立了庵岭古城乡村旅游发展公司,建设标准化客房17间,新建停车场一处,山货市场一个,并投入运营。齐镇*家寨村、斜谷村依托大樱桃观光采摘园,建设樱桃市场,开发门面房,年收入25万元。首善街道办北兴村成立了平阳湖旅游开发公司,购进大型观光机动游船13艘,其他小型机动游船30艘,形成日接待0人次的水上观光能力,年春节运营20天,收入15万元。项目完全建成后,预计可解决就业0多人,创各项旅游收入3亿多元。金渠镇河底村依托千亩荷塘景区和龙源湿地公园景区开发,投资1万元,建设饮食及商业一条街,建成门面房25间,年收益万元左右。(七)成立经营实体,发展“实体兴村型”集体经济。依托本地资源或区位优势,采取自办创业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兴办村级实体企业。依托*府扶持中小微企业相关*策,兴办砖厂、修理厂、手工制品厂、社区工厂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与农户合作,利用*府帮扶资金、集体闲置房屋,挖掘当地民间传统工艺、偏方,联合创办加工制造、民族手工艺、特色食品、创意设计等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组建工程施工企业,承接农村交通、农田水利、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等工程。首善街道办北兴村成立了滨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年实现利润60多万元。(八)注重多元合作,发展“合作共赢型”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合作社和其他经济组织开展股份合作。由贫困村以村级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性资产,闲置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械、农业基础设施和贫困村集体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入股或者参股农民合作社、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开展股份合作经营。横渠镇万家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招商,与投资商合作,总投资万元,合作社出资30万元,投资商出资70万元,带动贫困户入股投资,建设猕猴桃花粉厂,年安置6个贫困户就业,贫困户每户实现元收益,合作社年实现分红7万元。三、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原始积累底子薄,来源渠道单一,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村集体公房、门面房的出租和村集体土地的征用、租赁、对外长期承包等。(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比较狭小。除县城周边各村(如东关村、西关村、北兴村)和集镇部分村(如横渠村、齐镇村等)外,绝大多数村集体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资产估值低,开发价值不高,难以带来直接收益。(三)部分村干部观念陈旧,能力不强。农村干部多数年龄偏大,且观念落后、思想保守,工作思路老套,常规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整天疲于应付,没有把精力和心思放在增加群众收入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有的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缺乏信心,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畏首畏脚,裹足不前,不敢先行先试。(四)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力。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漠不关心,村集体资产不但没有能够保值增值,反而流失严重,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四、对策和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着重从选好人才、盘活资产、用活资源、用好资金和加强*策引导等方面入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营、发挥效益,力争年底全县各村集体经济年度收益超过20万元。(一)加强指导,全面提升业务水平。一是提高*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所在,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对镇村干部、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开展项目策划、集体经济运营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的经营管理水平;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盘活集体土地等存量资源进行租赁、经营权承包,鼓励有条件的村创办企业、合作社等开展现代化经营,借助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势推动村企结对合作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三是组织参观学习。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外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召开县内现场观摩会促进镇村干部相互学习,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为创新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和模式奠定基础。(二)规范运行,健全扶贫带贫机制。一是指导建章立制。按照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或联合社)专项提升行动方案》《合作组织专项提升十条标准》等文件要求,指派8个业务工作组包抓8个镇街,指导各村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搭建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平台和载体。二是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履行县级指导、镇村负主导责任,指导镇村结合自身实际创新经营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收益分配制度,确保村集体正当收入不流失,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营;进一步修订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扶贫带贫机制,将贫困户融入到集体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嵌入到产业链中,提高贫困群众收益,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三是推进示范引领。以扶贫带贫成效为标准和方向,指导每个镇街打造村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典型亮点1—2个,以点带面,促进全县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信心。(三)多措并举,增强发展活力。一是指导用好、用活财*资金。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开展集体资产、财务管理、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培训,指导相关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进度,规范使用财*扶持资金;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立足村情实际,进一步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找准村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探索多种经营模式,灵活使用财*扶持资金。二是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结对帮扶活动。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开展产业扶贫结对帮扶活动,遴选86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1+1+N(即: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帮扶1个村级集体经济和该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方式,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农资配送、订单生产、果园托管、建立基地、吸纳就业、入股分红等十大产业扶贫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结对帮扶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作者:眉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张斌让、王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