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步高质量发展,土地资源难题升级。
身处长期粗放增长造成低效化利用的国土空间,面对发展需求与资源匮乏的尖锐矛盾,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浙江省台州市正积极探索破题之道。
“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土地到底如何用?”年年初,台州市市委书记陈奕君在*代会报告中吹响集结号:“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土地要素高质量供给。”
“重整河山再出发。”台州市代市长张晓强说,全域整治正在释放多重红利,保障发展、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诸多愿景渐次落地。
生态县的“新风景”
全域土地整治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搭建了载体,探索出一条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千年前,诗仙李白为天台写下了传世的广告词。自然眷顾给予神秀山水,祖先垂爱积淀厚重文化。近年来,国家级生态县天台县在守护绿水青山中,获得了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之路上,天台也有不少烦恼。天台县县长潘*明说,天台县山多地少,全县近60%村庄、多个农居点位于山区,3万多户居民住在偏远山区。山里生活难,人口大量外出,很多村子成了“空心村”、“老人村”甚至“一个人的村庄”。据统计,全县山区村3.1万亩建设用地大部分被闲置。
年9月,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到天台考察下山移民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把这个扶贫的重点抓好,亮点抓好。”
15年来,天台*府将下山移民作为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全县累计移民安置4.5万人。以户为单位的搬迁模式下,多户村民常常抽签“抢”一个下山指标,大批山民只能焦急地排队等待。
从天台县城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驱车近一个小时,记者来到了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龙水库源头所在的石梁镇金顺村。金顺村户籍人口一千多,常住村民却不到人。村支部书记周祖田告诉记者,早在年,村里就打了整村搬迁的申请报告。
“金顺村虽交通方便,但离县城较远,生活很不方便,小孩上学要走二十多里山路,老人买药、打瓶酱油也要走十几里山路……”报告结尾处,全村村民代表签名和一连串的红手印,诉说着村民们的热切期盼。
“等米下锅”般焦急的,不仅是山民。据潘*明介绍,天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逐年减少,年均缺口多亩。
一边是发展空间告急,另一边是资源沉睡。眼光向内挖掘存量,成了天台的必然选择。年,天台县开始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计划用三年时间搬迁个自然村、1万户、3万人,复垦宅基地亩,获取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亩。又一次签名按手印后,大家的愿望终于成真。
“移民移不移,移了就嫁你。”40岁的村主任范从讲说,从前旁人介绍对象时,女方第一个问题就是城里有没有房。
按照天台的搬迁*策,范从讲以15万元的成本价,在被称为“城市客厅”的县城繁华地段福溪安置区有了一套平方米、市价万元的房子。这笔财产性收入,让他告别了多年的单身生活,喜事将近。
——村民自愿,才搬得出。尽管搬出大山是绝大部分山民的心愿,但也有个别家庭故土难离。在阿根廷青奥会上拿了冠*的范心怡,祖籍金顺村。这次搬迁,范家人特意从外地赶回来,签了搬迁协议。范家的故事成了镇村干部们做思想工作的最佳案例。“还在这深山里生活,子孙后代的前程都将被耽误。”眼前活生生的事例,让犹豫的几户人家彻底打消疑虑。
——*策优惠,才搬得起。针对山区房屋破、乱、差、旧,天台县遵循民主决策,制定村规民约,简化操作流程和计算方法,村民们说,“掐着手指也能算出自家补助”。
——下山后住哪儿,移民最关心。天台县在城市中心、园区周边、交通要道、医院学校附近的金贵地段兴建安置区,方便农民转型就业、安居乐业。
“移民下山后,山区将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和‘田水路林村’全要素综合治理。在耕地连片、质量提升基础上,加速农业产业升级。获得的用地指标,将有效保障高质量发展需求。”潘*明总结道。
开展全域土地整治,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理念到行动搭建了工程载体,探索出一条以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山更秀、水更清、产业更兴、民众更富,这正是全域整治带来的“新风景”。
百强县的“新比拼”
增量缩紧的时代背景下,以全域整治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转型升级得到空间
在中国百强县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温岭市,是民营经济的先发之地。
温岭市市委书记徐仁标坦言,实施全域土地整治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民居住、改善村居环境。
年,温岭市启动农民建房三年行动,以解决全市个村的农民建房问题。土地“户户有份”、公共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美丽新农村不断得以建设,让温岭初尝土地整治盘活存量的甜头。
“从专项整治到实施全域综合整治,在增量紧缩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才能从根上转变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徐仁标介绍,经过几代人的打拼,温岭生产的水泵电机占全国总产销量的60%、鞋帽服饰年产值超过亿元,再加上汽摩配件、机床塑料等传统产业,撑起了温岭的雄厚“家底”。
高速发展的背后,民营企业“低小散”、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社会治理复杂等一系列问题,桎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温岭二次腾飞的最大羁绊。
徐仁标坦言,以往对传统产业的整治,大多从环境、安全入手,力度不小,可屡整治屡反复。同时,尽管温岭建设用地占比很高,但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的利用,连基础设施都无法保障。
“20多年没批准过村民建房,要修条横贯村东西、连通城市主干道的道路,谋划了十多年也修不成,环境、发展就更别提了。”被称为“中国鞋材之乡”的横峰街道,聚集了大大小小多家鞋企,街道副主任谢郑勇说,横峰人不缺钱,缺的是地。
横峰水系纵横,耕地质量上乘,可却被厂房、民居区切割得东一片、西一片,无人用心经营。
“产业低散小乱、发展空间受限,病根在土地利用的低、散、小、乱,全域土地整治势在必行。”徐仁标说,所谓全域,并不是狭义的行*区划的概念,而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让各类土地各司其职,发挥最大效益。
温岭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陈云峰告诉记者,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理念,横峰19个村实施包括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河道和农田设施等的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今后,户农户将完全打破村界,搬迁至三个村民安置区,享受优越的环境和公共设施服务。工业产业用地集中至产业园区,园区将向优质企业敞开大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集聚集约和优化升级。建成的1多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将为今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前提下,‘三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徐仁标表示,实施全域整治,*府要算好大账,量力而行,盘活的存量建设用地指标能支撑整治中需要使用的指标,才能平衡资金投入。
台州市另一个百强县玉环市是海岛城市,人多地少矛盾更突出。玉环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蔡其方告诉记者,该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点是对59个亩老旧工业点改造和亩干江废弃盐田低效用地再开发。
据蔡其方介绍,为发挥老旧工业点改造的最大效益,玉环市采取了三项创新措施。一是在置换*策上,按照“区块内等价值同面积置换方式”,在扣除7%非生产性用地后,改造后的厂房面积置换给原合法企业。二是在开发模式上,采取滚动开发,错开开发时序,实现企业平稳过渡,保障正常生产。三是在征迁*策上,实行“以地换产权”,既维护规划统一性,又保证村集体预期收益。
以全域土地整治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为转型升级提供“新空间”,这是温岭、玉环作为百强县,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新比拼”。
浙东南的“新版图”
全域土地整治孕育着一个更加优化的空间开发利用新格局、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生产力虽已初显集聚,但整体空间布局分散、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单位经济效益不高……地处浙东南的台州市,当下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
年,台州市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写入市*代会和*府工作报告。在市委、市*府对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全域土地整治分值以30分(总分分)的高占比,时刻提醒着各个部门,这是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破解用地空间制约、促进土地利用提质增效的根本出路。”在台州市代市长张晓强看来,做好全域土地整治,地方*府担负的保障发展、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安全生产四大任务也将迎刃而解。
据了解,台州市已全面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即用三年时间,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面开展村庄整治、农地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矿山环境生态综合治理四大行动。目前已探索出现代农业发展、村庄更新改造、产业优化升级、中心集聚提升等多种模式。
“在实施全域土地整治中,特别注重强化规划引领和群众利益维护。”台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伟*介绍,台州打破行*边界,跨村、跨乡镇(街道)乃至在全县域范围内进行整体谋划。科学统筹农用地、村庄建设用地、存量低效工业用地等各类资源要素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流动和利用最大化。同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把*策和蓝图交给群众,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
全域土地整治是国土整治事业顺应新时代呼唤的一次迭代升级,是国土空间治理迈向现代化的一场变革。如今,浙东南版图上,正在孕育一个更加优化的空间开发利用新格局,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首席记者李倩
通讯员梁勇
长按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