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王伐纣就打了一个牧野之战后面一连串战事 [复制链接]

1#

原创:唐封叶

牧野之战周人取胜后,失败的商纣王逃回朝歌城的鹿台上拥玉自焚。周武王等人在微子启等商朝贵族的迎降下顺利入城,斩纣王和他两个妃子的首级,悬挂在一面太白军旗和一面小白军旗之上。做完这一切后,已近第二天清晨,周武王这才退出城去,回到郊外的联军大营。

有人以为牧野之战后伐商联军的军事行动就结束了,就再无战斗了,那其实是错误的。

且说武王回到城外大营时,联军众将士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不过武王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内心很清楚:虽然周人的挖心战术奏效,牧野一战迫使纣王自杀,并擒获其多数亲信大臣,但是商王畿内和周边,还有无数的商人城邑和亲商诸侯国;尤其是在商朝东部和东南部,商人依然保有较强的实力。因此牧野之战并不意味着伐商的结束,必须要逐步铲除这些商朝的残余势力,伐商才算真的成功。

确实,从历史来看,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和占领朝歌、逼死纣王,有些类似后世的金兵破汴京俘虏北宋徽钦二帝,虽然占领了这个王朝的心脏、控制或杀死了其帝王,但是该王朝的广大区域,却还没有征服掌控。后来就是因为金国没能迅速灭掉宋朝的残余势力,才形成了金国与南宋对峙的局面。

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逸周书》说纣王的死党“方来”听说朝歌失陷后,立即大举反扑。武王于是下令让太师吕尚率军前往抵御。

这“方来”到底是封国名,还是将领名,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有人认为它应该就是指纣王驾前的大力士恶来,古人抄写抄错了字抄成了“方来”;也有人认为“方来”应是“来方”写颠倒了,来方即莱夷。

无论“方来”是指什么,从武王派遣周人最勇悍多谋的将领、总管六师的太师吕尚来对付它来看,“方来”应该是个硬茬,这次商军反扑的规模想必不小。不过再硬的茬,碰到了鼎鼎大名的姜太公,也得歇菜。二月二十五丁卯日,也就是甲子牧野之战后的第三天,吕尚消灭“方来”凯旋而归,并向武王献上俘获的战俘和割下的敌人左耳朵。古代杀敌记功时,脑袋当然是最佳凭证,但是脑袋毕竟大了些,不方便携带,因此也常用割敌人尸体的左耳朵的方式,来计算数目。

第二天(二月二十六戊辰日),武王在大营内临时设立的文王宗庙前举行“燎祭”,即架起柴堆把玉帛或牺牲之类的物品放在上面焚烧,通过上升的烟气将伐纣成功的消息昭告上天,并上告先祖,同时祭祀文王。同日,武王鉴于此前“方来”的反扑,决定乘胜追击,迅速扫荡商人的残余势力。从这天开始的一个多月内,他下达了一连串对商人的追剿令:

命令将领吕他征讨商朝属国戏方(今河南巩义东南);

命令将领侯来攻打商朝的靡地与陈地(今河南淮阳);

命令将领百弇征伐商朝卫(韦)地(今河南滑县南);

命令将领陈本征讨商朝的磿(lì)地(今河南禹州);

命令将领百韦讨伐商朝的属国宣方(今山西垣曲东南)和厉方(今河南鹿邑县东);

命令将领新荒讨伐商朝的蜀地(今河南新郑西北、禹县东北;一说此“蜀”为“荀”的误写,在今山西南部);

……

上面这些周人将领受命征伐的地方或方国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还有一些争议,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基本都在今天河南或山西境内,距离朝歌的距离都不算远。当然,因为武王在朝歌停留的时间很短,一些讨伐令的发布是在武王离开朝歌的西归途中。几十天内,这些大将们分别得胜而还,并向武王进献斩获的敌人耳朵和战俘,这是后话。

那广义的“武王伐纣”一共取得多少具体战果,先秦《逸周书·世俘解》有如下记载:

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七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

有人看里面有“亿”字,可能吓了一跳,或认为书中的数字太胡扯。其实上古“亿”是十万的意思,而不是现在所说的一万万。所以上句翻译为白话就是:

周武王征讨四方,共攻灭了99国,杀敌斩首人,生俘人。总计征服了国。

《史记·周本纪》中说牧野之战商军出动“七十万”,一般认为是“十七万”的误写。不过“十七万”的数字是哪里来的呢?唐封叶认为可能就是从《世俘解》中斩首17万人来的。其实《世俘解》中的17万是指周人征伐四方、攻灭99个诸侯国一共的斩首数,包括牧野之战战果但不仅限于牧野之战战果。牧野之战时商军的参战数量仅约四、五万人,见唐封叶文章揭秘牧野之战:双方兵力多少?商军何人倒戈?周人轻松取胜?

《逸周书》中的上述数字不一定绝对准确,但是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武王伐纣,绝不是像很多人误以为的那样,仅仅是打了一场牧野之战、斩了纣王首级就完了;事实是在牧野之战后,周武王又击退“方来”的凶猛反扑,同时多次遣将调兵,分路出击,继续攻打商朝的残余势力,并杀戮、俘获甚重,才最终实现“灭商兴周”大业。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赫赫武功”,武王才被称为“武”王的。(摘录自唐封叶著《简说西周史》)

简说西周史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65购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