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白茶投茶量,无论是玻璃杯泡还是煮茶, [复制链接]

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比较重?

看到这个问题,不少人下意识会觉得,铁比较重,但转念一想,就能发现问题的不对劲。

这设问其实是个陷阱,同样重量的一斤棉花和铁,自然是一样重!

生活中,这类需要转念一想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被称之为脑筋急转弯。

在泡茶喝茶过程中,也常会遇上,需要转念一想,才能想明白的问题。

如盖碗冲泡白茶,ml盖碗搭配5克干茶,这是组绝佳的黄金茶水比例,能得出大部分人均为适宜的茶味。

但,在实际投茶过程中,没有经过精准克称的测量,而是随意的凭手感,抓一捧投茶,很容易出现误差。

这不,同样重量的白毫银针和秋寿眉,体积蓬松的秋寿眉,视觉上极其容易出现误差,看起来比白毫银针多。

身旁有位朋友,前不久提过,喝白露茶,总觉得味道有点淡,不够有味。

当时想着,或许是这位朋友,喝惯了焙火的岩茶,相对口味更为清润的寿眉茶,喝着或许不习惯,所以也没多想。

到后面看过晒图后,才发觉问题是出在了投茶上,他随手抓了一捧寿眉投进盖碗,看起来枝横叶阔,满满当当的,其实分量并没有达到。

难怪他要觉得,白茶中口碑极好的白露茶,喝起来觉得滋味淡了,感情问题是出在投茶量上。

冲泡白茶,要想得出恰当的茶滋味,投茶多与少,十分关键。

那么,冲泡白茶,在投茶方面需要留意什么呢?

《2》

投茶凭感觉,完全不靠谱!

泡茶喝茶,若想让一款茶,经过冲泡后,达到最佳的状态,投茶数量一定要精准。

就像一位步步生莲的美人,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需要恰到好处,才能得出摄人心魄的美。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投茶也一样,多一分则苦,少一分则寡。

若投茶量过多,则茶味过于浓重苦涩。

若投茶量过少,则达不到其最佳状态。

唯有,投茶精准确切,才能得出汤水盈盈、芳香扑鼻、淳和有浆感、香得有层次的好白茶汤来。

看到这里,有茶友会说,凭手感抓,哪里能次次都那么准确呢?肯定是有时候多一点,有时候少一点。

是的,如果用手抓茶,自然不可能那么计量精准。

尤其白茶品类和形态多样,散茶和饼茶、春茶和秋茶,芽叶体积差异都非常之大。

哪怕单是就春白茶来说,白毫银针,白牡丹,春寿眉,此三者,采摘的芽叶品级不同,体积大小,自然全然不同。

SO,在泡茶投茶过程中,要想确切把握投茶量,需要借助仪器的测量,一般来说,一把小巧的家庭克秤,精确到小数点后1到2们的,即可。

借助克称的精准测量,在最为恰当的茶水比例下,方能得出一款白茶最佳风采,试出一款白茶的好与坏。

正常情况下,一个最为常见的ml白瓷盖碗,搭配上5克梗叶虬髯的秋寿眉散茶,给人的外观视觉,有点儿局促。

不少人看到满满一个盖碗内,都装满秋寿眉的梗与叶,会觉得投茶量太多了,或是为什么不换个容量大点的盖碗,茶叶在里面完全无法舒展,难以泡开。

但其实,寿眉散茶,由于其粗大宽阔的梗与叶,十分占空间,体积蓬松,盖碗内留有不少的缝隙。

是以,若想让寿眉散茶在盖碗内部更为妥当的安置,不妨将其直挺挺的茶梗,稍加拗折,让其在盖碗内,安置得更为妥当。

再不然,可以稍微改用大些的盖碗,用ml的盖碗冲泡秋寿眉散茶。盖碗容量不宜选过大,过大的盖碗,注水后十分重手,一不留神拿不稳,就有烫伤的风险。

白茶饼,由散茶压制而来,一般而言,5克的干茶,量不多,在白茶饼上只需要撬出薯片般的茶饼薄片,即可。

但由于白茶饼经过压饼工序,其内部分茶叶片,在压制过程中,细胞壁发生破裂,部分内质物析出,黏附在茶饼叶片上,经过干燥后,停留在茶饼叶片上。

是以,在泡白茶饼时,一接触到水,茶饼叶片这部分内质物,便会析出溶入茶汤中,形成甘醇的茶汤滋味。

浓缩就是精华,在白茶饼上有着相应的体现。

so,别看白茶饼的体积小,它的分量其实并不小。

在泡茶投茶过程中,需要借用克称测量,撬出适当的茶饼薄片。

若是随意的掰开一块白茶饼,投茶量必然大大超标,茶味必然会苦涩不已,令人难以下咽。

(从注水到出汤,全过程仅10秒)

《3》

不同的茶具泡白茶,投茶量有何不同?

冲泡白茶,ml白瓷盖碗,搭配上5克干茶,是组黄金茶水比例。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冲泡白茶,金科玉律般,恒定不变的茶水比例。

在使用不同的茶具冲泡白茶时,投茶量要相应的作出改变。

玻璃杯泡白茶,意味着茶与水,要长时间进行接触,难以做到像盖碗一般,快速彻底的将茶汤倾倒出来。

是以,在使用玻璃杯泡白茶前,投茶量上,宜少不宜多。

品质好的白茶,用玻璃杯冲泡,是种委曲求全的选择。

毕竟,冲泡白茶,最为适宜的茶具,是用盖碗一冲一冲地泡,将其不同冲泡次数下,浓淡清浅的精彩韵味,尽情释放。

然,在日常办公场合或是条件有限的喝茶场合下,玻璃杯泡茶,不失为一个品味到白茶鲜香甘醇茶味的好选择。

使用玻璃杯冲泡白茶,常见的ml玻璃杯,搭配上1-1.5克干茶即可。

若是办公场合下,没有精准的仪器帮助测量,浅浅的将玻璃杯底部覆盖一层,即可。

总而言之,玻璃杯泡白茶,投茶问题上,唯一个原则,宜少不宜多!

煮饮,是指让茶在高温的沸煮过程中,激发其能量,煮出甘香绵柔的好茶汤。

将白茶煮煮着喝,在投茶比例的把握上,村姑陈的惯用比例如下:

一个ml的玻璃茶壶,注水ml的情况下,投白茶干茶2-2.5克即可。

茶壶煮茶,注水量不宜过多,最多不能没过壶嘴位置,否则烧沸后,会有溢出烫伤的风险。

将白茶煮着喝,为了煮出醇和有质感的茶汤,需要选择有一定年份的白茶,经过时间的沉淀转化后,茶味变得温和甘醇,这样的陈白茶和老白茶,方才适宜煮着喝。

在具体的煮茶过程中,为了得出浓淡得宜的茶味,不易长时间一直沸煮。

在开始煮第一壶茶时,煮茶先煮水,水烧沸后将茶投入,待到睡眠再次沸腾后,沸煮上半分钟,转文火温上半分钟,即可倒出茶汤品味。

煮茶时,可以煮干茶,也可以煮盖碗冲泡过后的叶底,用盖碗泡了六七冲后的老白茶,该用煮茶的方式,将其深处的内质物,彻底逼发,将茶味更为妥当的利用。

在煮白茶叶底时,可以直接沿用盖碗内泡开后的5克叶底,用茶夹将茶移入壶内,进行煮茶。

在煮茶过程中,需要根据叶底的内质物剩余量多寡,茶汤的颜色变化和个人口味,适当的调整煮茶时间。

《4》

为什么白茶可以煮,却不能长时间闷泡?

煮茶与泡茶,两者根本上,是两种不同的泡茶方式,同样的白茶,内含物析出和释放程度,全然不同。

用盖碗冲泡白茶,注入沸水,茶在与水相遇时,内质物便会磅礴而发。

此时,为了得出好滋味,需要快速彻底的倒出茶汤,若出汤速度慢,白茶中咖啡碱和茶多酚过多析出,破坏茶汤滋味的平衡,茶味就会变得苦涩不堪。

而将白茶壶煮,内质物释放的过程,是全然不同的。

在煮茶的过程中,壶内的温度,不断的往上升。

在持续的高温逼发下,煮老白茶,其内深藏的茶多糖,果胶物,以及多种茶氨酸物质析出,溶入茶汤,组成绵柔浓郁的好茶味。

冲泡和煮饮,同样的白茶,经历的是不同的机遇,各有各的风采。

故而,白茶可以煮,却不能长时间闷泡。

煮可以煮出浓郁的茶汤,闷却只能闷出苦涩的“毒液”。

《5》

一款白茶,泡出来滋味浓淡不得宜,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于茶本身而言,产地不好,工艺不当,保存失误的白茶,内质物少而寡,自然难以泡出好滋味。

于冲泡的方式而言,因素会有很多。

选择的水不对,水质太差或是温度不足,影响茶味释放;

选择的容器不对,用容量超大的盖碗泡茶,茶味会被稀释变淡;

选择的浸泡时长不对,时间过长或过短,茶味的浓淡会受影响。

最后,茶味的不对劲,还和投茶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

不同的茶具泡茶,适用的茶水比例不同。

在投茶过程中,随意的抓一捧,而非精准测量,会影响茶味呈现的效果。

弱水三千,取之一瓢,是豁达舒朗。

一大箱茶,抓一大捧泡茶,是乱弹琴!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