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七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笔 [复制链接]

1#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小时聪慧,五岁诵六甲,十五岁时赋诗多首,被当时的社会名流推崇。他喜爱箭术,十多岁在四川江油一代学习游历,二十五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17年间,游览了大半个中国。此后结识贺知章、孟浩然、王昌龄等名人,与宰相孙女成婚。因为长期外出游历各地不参加科举,虽有报国心,却英雄无用武之地。靠着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潇洒豪爽性格,李白广交朋友,几番浮沉,最后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举荐中,唐玄宗召李白进宫,并命李白为翰林,为玄宗宴请、郊游、行乐作诗。李白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走大明宫。那句“高公公,给爷脱靴”,成了李白留给长安的最后一声长笑。李白不羁的性格受到极大束缚,杜甫诗中写道:“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曾让杨贵妃磨墨,令高力士脱靴,朝廷中多人谗言李白,玄宗疏之。

李白一生,豪放侠义,游历山水,四处朋友众多。有为了仕途结交的权贵,有推心置腹的知己,有市井之辈,有推杯换盏的酒友,还有志同道合的道友……

忘年之交的酒友、知遇之恩的伯乐——贺知章

李白42岁在长安一个叫紫极宫的地方,遇到当时的丞相——83岁的贺知章,于是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看到《蜀道难》和《乌栖曲》之后,被李白奇特的想象,瑰丽的意境,潇洒除尘的风采惊到了。特别是《蜀道难》用乐府形式,长句短句参差交错,一唱三叹,豪放洒脱地再现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贺知章当即惊呼:“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当场解下随身金龟换酒若干,并与李白饮酒作乐,不醉不归,甚为快活。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并给唐玄宗强力引荐了李白。

李白于是进宫做了翰林一职,贺知章作为伯乐,不仅对李白有知遇之恩,还亦师亦友,他们都狂,他们都爱喝酒,杜甫还把他们喝酒的样子写进诗歌《饮中八仙歌》。可惜没过几年,引荐李白进攻的贺知章就告老还乡了。李白只有一个人在朝廷里奋战了。李白感念贺知章的欣赏与举荐,在诗歌中融入对贺知章的追思之情。

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偶像孟浩然

李白对年长12岁的孟浩然十分仰慕,在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时,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拜访仰慕已久、扬名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未曾想到孟浩然对李白也十分欣赏。受宠若惊的李白直白地向孟浩然表达崇拜之心:“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在写给孟浩然诗歌主要包括:《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等,其中广为流传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成为目送友人,不舍眷恋的千古绝唱。

迷弟杜甫

杜甫对李白,就像李白对孟浩然,充满了崇拜与欣赏。诗仙李白并没有因为自己被世人认可而自傲,反而是非常欣赏和认可杜甫。他们二人和高适,几次出游,纵情山水,一路畅谈,饮酒作诗,纵谈天下大势,为国担忧。杜甫是李白不折不扣的迷弟,在《赠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饮中八仙歌》《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遣怀》《昔游》等诗歌中表达了对李白的仰慕与思念。

一见如故,再见陌路的高适

李白结识杜甫同时也同高适相识,他们三个文采飞扬,把酒言欢的年轻人,结伴出游,纵情山水,谈诗论赋。边塞诗人高适文能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扫送别诗的凄凉,武能行军打仗。既能活跃在江湖,还能游走于庙堂,比当时大多只能吟诗作赋不能为官理政的文人强太多。李白觉得永王李磷有治天下的才华,前去投奔,结果没有想到李磷起兵叛乱,而朝廷派去镇压叛乱的,正是刚被提拔为淮南节度使的高适。永王很快战败,李白因此被俘虏。李白虽加入永王李璘幕府,但并没有进入核心决策层,如果通过上层说话可能会免去牢狱之灾。李白的夫人找高适帮忙,高大人避而不见。此刻在浔阳的看守所里李白慌了,给高适写信,回忆了他们多年友谊,以及在一起出游的难忘时光。在信中的最后李白问道:“高大人现在发达了,能不能救救为兄?高适没有想办法营救,没有一封回信,甚至连个口信也没有。也许身居高位的高适有着自己的无奈,也许明哲保身的高适清醒判断自己不但营救不了李白,还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相识一场,推杯换盏,在最紧要关头也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道友元丹丘

李白二十岁左右,认识了道友元丹丘,李白把他看作不死仙人,“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还称之为“逸人”。他们曾一起在河南嵩山隐居。他们的友谊在诗歌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李白关于元丹丘的诗歌有十多首,在流传千古的诗歌《将进酒》里李白写道:“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因元丹丘而结识了当时道教中的“女杰”玉真公主,推荐李白入长安的关键人物,就是元丹丘与玉真公主。被玄宗召至长安的李白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兴高采烈地告别了家人,乘马进京都长安。

鼎力相助的耿直朋友崔涣、宋若思、郭子仪

崔涣官至宰相,李白因永王李璘叛乱受到牵连入狱,其妻子及其宗族四处求援施救。李白见昔日好友高适毫无施救之心,遂向宰相崔涣写了数封求救诗,说自己也不知道事情经过无辜下狱“火焚昆山,玉石相磓”,“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形容自己因随从永王获罪自己心都滴血“举酒太息,泣血盈杯”。崔涣因为爱惜李白的才华,最终出手相救,多方疏通,李白得已重获自由。

李白因永王案下狱时奔走疏通最勤的是御史中丞宋若思。宋若思的父亲宋之悌是李白多年好友,李白曾为其写诗《江夏别宋之悌》。宋若思多方奔走营救李白,并在李白出狱后设宴款待李白,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幕府。

郭子仪在李白遭受流放的时候也设法施救。郭子仪与李白相识之初,李白已负盛名,而郭子仪只是一个小小的军官。当时郭子仪因某些事情被处罚,李白想办法为其脱罪。郭子仪一直铭记在心,而此时的郭子仪今非昔比,已经做到朝廷重臣,因郭子仪的多方奔走,李白终于被特赦不再流放边疆。

知己王昌龄

王昌龄和李白,在巴陵相遇,一个是忧国忧民,历经战火的老将。一个是同样关心时政的,天性放荡不羁,志存高远却无法在政治中心的朝廷站稳脚跟的失意人。二人相谈甚欢,遂成知己。王昌龄被贬官,“左迁”路途险远,李白为其怀才不遇的惋惜与远谪的同情在诗歌中尽显。

手写笔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