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皮肤病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zqbdf/140806/4442000.htmlI导读:这是一篇不同于普通的针灸理论文章,里面没有具体地介绍何病何治,但是讲了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王老先生临证30年后回归经典的重新发现与思考。如果用理、法、经、穴、手法来归纳针灸临床的思维过程,此篇文章是理,它凝结了王老师重读经典的心得精华,我与以往一样,抱着万分感恩的心理,将此文借中医书友会的平台,与您分享。(编辑/王超)
构建经络医学理论须认祖寻根
作者/王居易
经络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由于历史原因,经络医学被边缘化、淡化,医生似乎掌握了一些腧穴的部位、主治、操作就可以胜任针灸治疗工作了。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针灸学理论发展的滞后,极大地影响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其实,针灸是在临床实践中创立的治疗技术,在长期大量临床经验积累的同时,借助于当时的文化、哲学思想成果,升华为经络理论。随后又经过临床实践的不断补充、修正,最后才创建了经络医学。从而对中医学、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力。
追根溯源,针灸学并非是在实验室和解剖学中获得的,而是产生于《*帝内经》等经典记载的经络医学理论中。笔者对经络理论的认识过程大约经过了30年的时光,代价巨大。
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发展针灸并不排斥现代医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寻找针灸学的理论根基,必须“认祖寻根”,从传统经典理论中解读经络的本质,构建现代的经络医学。笔者在此想就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经络的结构与功能
《灵枢?经脉篇》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其中“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十三个字最精辟地概括了经络的功能,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医师特别是针灸医师的理论根基。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两段经文明确指出经络是指人体的体液运行,是实现人体新陈代谢的总体分布规律的完整系统。由此可见,经络决不能被我们误解为单一的解剖学概念。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只可看见络脉,那么经脉是不是就不能被我们认识了呢?
《灵枢·经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这里的“肉”是广义的,泛指皮脉肉筋骨等有形组织;切循则指在体表切按、循推;“分肉”泛指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包括皮脉肉筋骨之间的间隙、各种组织膜间的空隙、内脏分叶间的缝隙等,或许还包括组织中的所有间隙。
我们过去较多强调了对经络“外可度量”,而忽视了“切循”。经脉在体表和肌肉之间的缝隙,是可以被医生切循到的。正是这些缝隙连结、沟通人体的表里内外,运行人体气血津液,完成人体所有脏腑、器官、九窍、组织(皮脉肉筋骨)的营养、代谢、成长、衰退的全部过程。
分肉间及分肉的外周是经络的两类主要构成内容,是经络气化的参与者,因此,经络是控制、调节、平衡气血津液营养吸收代谢的重要执行者。
经络是分肉的缝隙,但这缝隙的边缘(外围)必由各种皮脉肉筋骨的外膜围成,在膜的深部还有皮脉肉筋骨的组织,由于分肉的缝隙有宽窄、浅深、大小(文献中用溪、沟、池、海等字形容)的不同,故文献亦用井、荥、输、经、合或出、溜、注、行、入来形容肘膝以下主要腧穴的经络气血运行特点。
二、经络的气化和特点
解读经络,过去较多的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