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山赋(原文)
李鑫
噫吁嚱,丽乎遒哉!念我上*之脊背,太行之南陬,飞落鹫岭之岧峣;中原之翘首,古陵之东隅,盘礴龙宫之寂寥。峆崉钟灵,讵须《山经》之载纪?潺湲毓秀,何必《水注》之传书?自蟠郁而千载兮蛻迹而万古。
跻齐侯悬车之渊壑,踰魏武束马之坎罅,践蹄穴深嵌之白陉,谒道祖幽窅之*梅。抱兰扉道庵兮明溪决决,护苍麓僧冢兮红豆阴阴。
倏尔白云望合处,风来钟磬之清泠;忽于青霭入无间,霏开檐楹之磊落。丛林高霁,若给孤之大地布金;相轮干霄,证宝掌自五天飞锡。揖让以点头之石,迎迓以标指之松,拱举也护门之虎,稽首焉洗钵之龙。龙鼎宝华,照烛灵台迷客;螭吻灵涎,涤濯垢尘烦嚣。日耀璇题,金椽耸乎玳瑁;星垂珠网,宝殿洞乎琉璃。阶级周回,曲径通幽。忽有别院开面,危阙撑目:峨峨巍巍,啄檐牙五叠,犹带苇杭之江云者,达摩楼也;煌煌荧荧,崇千百金身万亿金掌者,观音堂也;赫赫威威,秉一鞭勇武三目罡气者,灵官殿也;郁郁穆穆,育武氏传奇遗山风仪者,文昌阁也。五祖安禅,机锋慧偈,旋天转地,以致惑破心空,无逊南山戒律东林净土;真武述玄,峭似高峰,闲若远云,而得洒脱委蛇,充盈旷达之气清散之风;书院格物,持论公正,诂解精微,感孚名贤心折诸儒就正。猗欤!人入莲心,莲在须弥。
斯为福地,亦为洞天。野语古传,洞天者五:其一*梅,其二清风,其三雷鼓,其四灵湫,其五佚名。——惜乎悯哉!枉余流讹残碑以述,而竟沦湮草莽无考。至于*梅,石雕门楹虽遗,洞户叩访未得,空有谶偈烟霭,遑论堂室窥探。夫谶偈云:欲得此洞开,须待缘人来。又瞿昙曰:佛者过来人,人也未来佛。信哉禅偈,信哉佛语:既五祖住锡于此,何足下非为缘人?但持一意向斯,目不他瞩,公自是缘人;若具肠不他回,口不他诺,公自成金身。
嗟乎!今洞天犹堪入者,雷鼓、清风、灵湫三也。然以予观之,但得灵湫之精致,则可括诸洞之胜义矣!
缘攀逼麓之仄径,诣谒山门之崇墉。金龙拱其额,榜曰“洞天福地”;金刚挟其楣,岿也埼石苍柏。跨槛限,刹那清碧送怀;踏墀陛,倏然爽气趁抱。盖有峰曰翠眉者,当户屏立以佇迎。又僧寮袖于左,佛阁袂于右,箕列两厢,俨如接渡。形受灿然之相,心生幡然一识:若得于此趺坐痴对,足适面壁苦参十年。望空视之,柏松傲睨悬嵌壁罅,榛楚蓊郁斑杂巉隙。虬屈阴翳,洒岚中泠泠冷绿;葆盖杳霭,浸崖趾幽幽奥窟。是窟者,灵湫也。
其灵湫者,怜此域兮天垂藻井,宠斯境也地设庵础。寄灵洞乎招提,座精舍于仙窟。韦驮威肃,导以玄门鸟篆:“者里来,烧香”。伏拜余而探幽,恭谨满以寻胜。依稀乎老僧秉明炬以引指,惝恍兮冽泉横朽木而警返。或邃窄委曲,或轩豁爽畅,或阴翳杳霭,或生面别开。衍迤蹀躞之间,巧致渐次;俯睨摩扪之处,幽奇各异。五祖妙相兮天赐,唐雕精微乎神工。更曰人、曰马、曰饮槽、曰系桩,三藏西游也;曰神井、曰洗眼池,葛洪以丹穴也;曰清风、曰锣鼓,庄生之天籁也;若彩云、若黍米、若雪粉、若羽葆、若彩舆,姑射之藐境也;若盘龙、若卧虎、若浮屠,金粟之莲座也;曰天门、曰龙窝、曰擎天柱,真武之紫阙也;曰津渚、曰虹梁、曰支机,帝孙之槎化也。芝树芳台,栖憩烟霞鸾凤;玄沼灵湫,潜蛰雷雨龙鳌。噫!虽谓妙绝焉终究虚妄,住也随缘焉去无作相:若共石隐,堪证他世住山之因缘;如还桑宿,可了今生俗尘之业障。伽蓝垂慈,径我以慧门凤书:“往外走,上山。”
寺左旋出而斜陟,石外烟扶而风领。张幄松楸,发肤衣袂尽绿;藉茵芝芷,虫吟禽啭俱香。蛇行斗折而逦迤兮冈阜韬蕴,渡钟宣梵而缥缈兮涧谷深秀。骨自铿铮焉,磊落乎幽僻危峙;筋何郁结焉,纵横乎荦确瘦瘠。鸟道屈,岩绣出;羊肠迂,壁障竖;掀*葛,见虹梁;撩青藤,仰穹庐。岭透天目兮龙开眼,神斧拱涵兮*工轩。噫乎!夫双桥天生,其轩豁通透焉贯彻造化阴阳,开朗虚明焉融汇自然宫商。苍岩为几兮苔萼绿之霓羽;碧涛为乐兮箫瑶圃之琅玕;刳若英之佳木兮取虎溪之清冽;咀雁王之衔果兮烹鹿女之精华。合熙熙然欹帽也安汲汲乎利禄?恰醺醺然箕坐也何戚戚乎功名?呜呼!会向岩坛舒啸,松杪振衣;佇老岫出闲云,鸟还夕曛。
萦纡百武乎山椒,夤缘九回乎龙脊。兀突拔地而玉笏,若浮杳冥之莲宫。梵墄仄兮,渴虎奔猊碚礌以挟;天梯直兮,曲柄葆羽松槲以旋。扪萝蚁附,韩昌黎投书灵官阁外;伏磴猿攀,谢康乐惜屐黑虎坛前。倘辍摩天,二公堪诮:正宜凫舄,何计归途?
噫乎!谁辟灵台,落碧虚宫宇之杰特;谁开初地,凌北极天门之岿嵬。翠云切摩焉翼观阙之飞甍;金光洋溢焉沐祖师之宝相;徽芳严洁焉窀圣母之仙蜕;紫气扶舆焉晔玉帝之威仪。星辉垣墉,二十八宿也琉璃;雁齿阶陛,一十四忍也舍利。或猿公栖真也,明月半室云半室;或鹤童听法也,老松一语石一语。或荡荡乎山门临风,“俯视中州九千四百八十仞”,噏缤纷之云霞以为大药;或浩浩乎鸿台浴日,瞰睨*河三万六千五百里,聆空廓之蒲牢自是小还。吁嘻!毋分缁素,无论士庶,登兹上方,即入化城。但得清心,何劳苦证?一无所悟,乃真阿弥。
噫乎!山中未有历日,个里恒是佳时。若夫春日,草舒木新,兰薰桃发,可以宣和散粹,可以明目启神。絪缊兮,芳菲山寺自在;参差兮,何教尘嚣转入?鹂簧也,正为俗耳针砭;铮淙也,自是诗肠鼓吹。若夫夏日,芗泽浸衣,林涛渡钟。晶沁乎,堆烟翠樾纱帷;滃郁乎,屯云白石玉枕。又遽尔虎凭台啸,风抟阶起;龙从堂出,云自栋生。夜壑深沉,耳饱千溪广长;晓亭澄廓,眼饱万木般若。眼耳之嚣,脏腑之垢,不待盥洗,悉然消弥。若夫秋者,刹供颢日,雁语空天,露涤云白,霜酣林赤。剖庵罗兮香积菊盏;焚题叶兮鸟煽炉煴。翛然乎清都华顶,何羡乎帝京香峰?若夫冬者,及琼覆焉空王苑,瑶藏焉大士台,好猿随临崖以看雪,鹤伴归洞而带云。涳濛乎山河沆砀,气噀乎天地一白。莫辨也为天为山,莫辨也究雪究云。须臾焉汗漫虚空窅邈长寂,刹那而丹阳高霁华曜湛明。
维兮斯山!嗟发端乎秦汉,幸寖宏乎李唐;惜式微于民国,宜重盛于熙朝。盖其域也,于山水而奇丽秀绝,于洞天而神工*斧,于寺观而敦雅庄严,于书院而渊潜郁盘。更镌雕也精诣,碑碣也清华,柱联也工确。融三教之妙理,贯诸界以豁然。噫!眷兹胜境,实在名邦。顾可使其迹湮灭而不彰、灵烟散而空销耶!祈会虽承古誉,必振新声。故余惭为土人,久负乡梓,特特焉无惮于身贱名微而铺断楮,不耻于辞涩文讷而摇秃笔。此举非为沽钓,实欲昭表寸忱。伏惟峰洞灵秀,达与霄云之高妙;钟鼓雄浑,播与天风之辽远。愿恤血诚,毋诮滥竽。
*围山赋(注释版)
李鑫
噫(yī)吁(xu)嚱(xī),丽乎遒(qiú)哉(zāi)!念我上*(1)之脊背,太行之南陬(2)(zōu),飞落鹫岭(3)之岧(tiáo)峣(4)(yáo);中原之翘首,古陵之东隅(5),盘礴(6)龙宫(7)之寂寥。峆(hē)崉(8)(tà)钟灵,讵(9)(jù)须《山经》(10)之载纪?潺湲(11)毓(yù)秀(12),何必《水注》(13)之传书?自蟠郁(14)而千载兮蛻迹(15)而万古。
(1)上*:上*,是山西东南部古地名。即今天的晋中市东南部的榆社、左权一带和长治、晋城两市,地势高险。狄子奇《国策地名考》曰“地极高,与天为*,故曰上*”,其意即此。
(2)陬:山的角落。
(3)鹫岭:山名也,即灵鹫山。以其山形似于鹫鸟,故以名焉。中为精舍,佛居此而说法也。借指佛寺。宋苏轼《海会殿上梁文》:“庶几鷲岭之雄,岂特鵞湖之冠。”明夏完淳《题昆山水月殿》诗:“鷲岭岧嶢谷水阴,崑山迢递快登临。”清纳兰性德《桂》诗:“露铸鸞釵色,风薰鷲岭香。”
(4)岧峣:山高峻貌。
(5)隅:山水弯曲边角处。
(6)盘礴:①亦作“盘薄”。广大,雄伟。唐杨炯《西陵峡》:“絶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宋文天祥《建康》诗:“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戴思颜》:“有诗名,气宇盘礴,每有过人。”明李东阳《宿刘谏议祠用前韵》:“江山盘礴堪舆气,精爽分明梦觉时。”②犹磅礴。高大貌。晋郭璞《江赋》:“虎牙嵥竖以屹崒,荆门闕竦而槃礴。”《文选·郭璞〈江赋〉》作“磐礴”。李善注:“广大貌。”金元好问《梁父吟扇头》:“槃礴万古心,块石入危坐。”
(7)龙宫:佛经故事:海龙王诣灵鹫山,闻佛说法,信心欢喜,欲请佛至大海龙宫供养。佛许之。龙王即入大海化作大殿,佛与诸比丘菩萨共涉宝阶入龙宫,受诸龙供养,为说大法。因以“龙宫”指佛寺。佛寺为讲经说法之所。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髮披袈裟。”唐杨衡《寄彻公》诗:“别来几度龙宫宿,雪山童子应相逐。”
(8)峆崉:山貌。
(9)讵:①岂,难道,用于表示反问。②无;非;不。
(10)山经:《山海经》。
(11)潺湲:水貌。
(12)钟灵毓秀:谓灵秀之气汇聚。谓美好的风土诞育优秀人物。清陆以湉《冷庐杂识·神缸》:“天台为仙境,为佛地,无怪钟灵毓秀,甲於他邑。
(13)水注:《水经注》。
(14)蟠郁:盘曲起伏。清方东树《〈刘悌堂诗集〉序》:“楚地尽江淮间,自蘄*以东,迤北讫寿春,其山脉起伏蟠鬱千餘里,舒广雄远,自古以来,多产贤豪英杰异士。”
(15)蜕迹:遁迹隐去。金段成己《跋三堂王自写真》诗:“翛然蜕跡乘风去,一笑相逢喜拍肩。”
跻(16)(jī)齐侯悬车(17)之渊壑(18),踰(19)(yú)魏武束马之坎罅(20)(xià),践(21)蹄穴深嵌(22)之白(bái)陉(xínɡ),谒(23)(yè)道祖(24)幽(yōu)窅(yǎo)(25)之*梅。抱兰扉(26)道庵(27)兮明溪决决(28),护苍(cānɡ)麓(29)(lù)僧(sēnɡ)冢(30)(zhǒnɡ)兮红豆阴阴。
(16)跻:登也。
(17)悬车束马:《国语·齐语》:“悬车束马,踰太行与辟耳之谿拘夏。”《襄公·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大行。”三国魏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詰屈,车轮为之摧。”
(18)渊壑:深潭,沟谷。
(19)踰:逾,越过。
(20)坎罅:坑穴,裂隙,缝隙。
(21)践:践踏,踩踏。
(22)嵌:下陷,凹陷。
(23)谒:觐见,拜访。
(24)道祖:此处指禅宗五祖弘忍,道教真武祖师。
(25)幽窅:幽窈,幽深。明文徵明《宜兴善权寺古今文录叙》:“谷巖幽窅,流瀨清激。”
(26)兰扉:生满兰草的门户。
(27)庵:小庙,庵舍。《徐霞客游记·游*山》:“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
(28)决决:決決。①水流貌。《广雅·释训》:“涓涓、决决……流也。”南朝梁王僧孺《从子永宁令谦诔》:“悠悠越障,决决闽海。”宋梅尧臣《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明何景明《仲春雨霁出游》诗:“决决松上溜,潺潺石间流。”②形容水流声。唐卢纶《山店》诗:“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诗:“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清魏源《武林纪游》诗之七:“决决水声湲,重重山色赴。”
(29)苍麓:青绿色的山麓宋朱松石门寺四首其二:“行穿苍麓瞰平冈,踏破青鞋到上方。”元杨载《送林季羽入京宿卫·其一》:“卷衮辞苍麓,垂缨侍紫宸。”
(30)僧冢:*围山下曾经发现和尚坟。
倏尔(31)白云望合处,风来钟(zhōnɡ)磬(qìnɡ)之清泠(32);忽于青霭(33)(ǎi)入无间(34),霏(35)开檐楹之磊落(36)。丛林(37)高霁(38)(jì),若给孤(39)之大地布金;相轮(40)干霄(41),证宝掌(42)自五天(43)飞锡(44)。揖让以点头之石(45),迎迓(46)(yà)以标指(47)之松,拱举也护门之虎(48),稽首焉洗钵(49)(bō)之龙。龙鼎宝华,照烛灵台(50)迷客;螭(chī)吻(51)(wěn)灵(línɡ)涎(52)(xián),涤(dí)濯(zhuó)垢尘烦嚣。日耀璇题(53),金椽耸乎玳(dài)瑁(54)(mào);星垂珠网(55),宝殿洞(56)乎琉璃。阶级(57)周回(58),曲径通幽。忽有别院开面,危阙(59)撑目:峨峨巍巍,啄檐牙五叠,犹带苇杭之江云(60)者,达摩楼也;煌(huánɡ)煌(huánɡ)荧(yínɡ)荧(yínɡ),崇千百金身万亿金掌者,观音堂也;赫赫威威,秉一鞭勇武三目罡(ɡānɡ)气(61)者,灵官殿(62)也;郁郁穆穆,育武氏传奇遗山风仪者(63),文昌阁也。五祖安禅,机锋慧(huì)偈(64)(jì),旋天转地(65),以致惑破心空(66),无逊南山戒律(67)东林净土(68);真武(69)述玄(70),峭似高峰,闲若远云,而得洒脱委蛇(71),充盈旷达之气清散之风;书院格物(72),持论(73)公正,诂(ɡǔ)解(74)(jiě)精微,感孚(75)名贤心折诸儒就正(76)。猗(yī)欤(yú)!人入莲心,莲在须弥。
(31)倏尔:迅疾貌。亦形容时间短暂。
(32)清泠:形容声音清越。唐元稹《善歌如贯珠赋》:“美清泠而发越,忆辉光之璀璨。”宋陈允平《酹江月·赋水仙》词:“一曲清泠声渐杳,月高人在珠宫。”
(33)青霭:指云气。因其色紫,故称。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左右青靄,表里紫霄。”唐王昌龄《东溪玩月》诗:“谷静秋泉响,巖深青靄藏。”明袁宗道《报谒》诗:“如入山里山,散髮坐青靄。”清厉鹗《晓登韬光绝顶》诗:“坐深香出院,青靄落池上。”
(34)白云望合处……青霭入无间……:化用王摩诘《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诗意。
(35)霏:弥漫的云气。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6)磊落:高大貌;宏大貌。壮伟貌;俊伟貌。《晋书·索靖传》:“体磥落而壮丽,姿光润以粲粲。”
(37)丛林:佛教多数僧众聚居的处所。《大智度论》卷三:“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后泛称寺院为丛林。宋王安石《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一:“涧水横斜石路深,水源穷处有丛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其父姑令借榻丛林,冀*不敢入佛地。”南北朝谢灵运“石壁立招提精舍诗,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38)霁:晴朗的天色。
(39)给孤:给孤独园,佛教圣地名。给孤独长者在王舍城听释迦佛说法,遂归依之,因请佛至卫城,出巨金购祇陀太子之园林,为佛说法地,故称。也称祇树给孤独园。省称祇园、给孤园、给园。给孤独,长者之名,以其仁而聪敏,积而能散,赈乏济贫,哀孤恤独,时美其德,号给孤独。尝侧金布地,以买祇陀太子园,遂名给孤独园。因建精舍奉佛,佛于其中说法也。
(40)相轮:佛教语。塔刹的主要部分。贯串在刹杆上的圆环。多与塔的层数相应,为塔的表相故称。《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佛造迦叶佛塔,上施槃盖,长表轮相,经中多云相轮,以人仰望而瞻相也。”清曹寅《入灵谷寺》诗:“马塍酹客穿林隧,鸭脚干霄逼相轮。”
(41)干霄:高入云霄。唐刘禹锡《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便有干霄势,看成构厦材。”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江西魏允迪……《咏山中积雪》云:‘干霄篁竹翠盈眸,雪压风欺扑地愁。’”
(42)宝掌:谓千岁宝掌和尚也。中印度人,于周威烈十二年丁卯降神,左手握拳,七岁祝发,乃展,因名宝掌。魏晋间来游此土,入蜀。一日谓众曰:吾愿住世千载,今年六百二十有六,后历游海内,唐显庆二年,寂于浦江宝岩寺。
(43)五天:五天竺,指古印度。古代印度的区域分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中天竺五大部分。清魏源《圣武记》卷五:“﹝西藏﹞在五天竺之东,非古佛国也。”亦省作“五天”。唐王维《能禅师碑》:“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故能五天重跡,百越稽首。”宋林逋《诗魔》:“此魔降不得,珎重五天人。”
(44)飞锡:①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隐峰游五臺,出淮西,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李周翰注:“应真,得真道之人,执锡杖而行於虚空,故云飞也。”②佛教语。指僧人游方。唐冷朝阳《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诗:“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宋王安石《寄国清处谦》诗:“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餘事出山来。”清钱谦益《与素华禅师书》:“弥天飞锡,仍归旧隐。”③佛教语。指游方僧。唐张说《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石点头:①《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湼槃经》,至阐提处,则説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説,契佛心否?’羣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后因以“顽石点头”比喻道理讲得透彻,说服力强,足以使人信服。清蒋士铨《香祖楼·情转》:“陛下这番劝化,可令顽石点头,泥牛转磨矣。”清讴歌变俗人《俗耳针砭》第一回:“幸我尚存三寸舌,待看顽石点头时。”②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称。唐李绅《鉴玄影堂》诗:“深夜月明松子落,儼然听法侍生公。”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生公説法*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元顾瑛《虎丘十咏·生公台》:“生公聚白石,麈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迎迓:犹迎接。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碑》:“至则迎迓承奉。”
(47)标月之指:标者表也,经文譬之表示月之指,谓之标月。圆觉经曰:「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指喻语言文字,月喻正法,以语言文字说正法,就如以指标月,学者当因指而见月,不当以指为月,见指不见月,也就是说,当因语言文字,而见正法,不应该把语言文字,当做正法,以致只见语言文字,不见正法。
(48)护门之虎:化“四众易修,金刚守护门”典。谓一切四众,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易于诵习,不假备通教典,所以曼荼罗疏云:念如来之神咒,心心暗契如来心;讽菩萨之密言,愿愿冥符菩萨愿。何生死之不逃?何涅槃而不得?又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诵持陀罗尼者,是无畏藏善神、龙王、金刚密迹,常随卫护,不离其侧也。
(49)洗钵之龙:化禅宗公案“赵州洗钵”。赵州从谂寄“洗钵”之语,显示佛法之奥理无非是从日常一一之行履中去领受。“僧问:‘如何是佛?’师云:‘殿里底。’僧云:‘殿里者岂不是泥龛塑像?’师云:‘是。’僧云:‘如何是佛?’师云:‘殿里底。’僧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师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也。’师云:‘洗钵去。’其僧忽然省悟。”此公案显示威仪即佛法,作法即宗旨之意。意谓钟鸣进法堂,梆响入斋堂,粥毕洗钵盂,即于此等日常喝茶吃饭等无功用之动作中领受佛法,此外无须特意去论究迷悟、凡圣之话语,拈提平生奉行丛林清规之当处,即是真实之佛法现前。
护门之虎、洗钵之龙:同时化“云从龙,风从虎”典。《易.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因以"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暗化典于书院“感孚名贤心折诸儒就正”。
(50)灵台:①指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於灵臺。”郭象注:“灵臺者,心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臺之下,遗跡江湖之上。”李善注:“寄通神於心府之下,遗跡相忘於江湖之上也。”元杨暹《刘行首》第四折:“灵臺拂去是和非,丹用养就元阳气。”鲁迅《自题小像》诗:“灵臺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②道教语。指头。《*庭外景经·上部经》:“灵臺通天临中野。”务成子注:“头为高臺,肠为广野。”
(51)螭吻:螭,龙子之一,无角。螭吻,螭口形的排水槽。
(52)灵涎:螭龙的口水,此指龙口形排水槽的流水。
(53)璇题:亦作“琁题”。玉饰的椽头。《文选·扬雄〈甘泉赋〉》:“珍臺閒馆,琁题玉英。”李善注引应劭曰:“题,头也。榱椽之头,皆以玉饰,言其英华相爥也。”唐白居易《劝酒》诗:“东邻起楼高百尺,璇题照日光相射。”《明史·万燝传》:“前建佛宇,璇题耀日,珠网悬星,费金钱几百万。”
(54)玳瑁:爬行动物,形似龟。甲壳*褐色,有黑斑和光泽,可做装饰品。指玳瑁的甲壳。亦指用其甲壳制成的装饰品。《汉书·东方朔传》:“宫人簪瑇瑁,垂珠璣。”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一:“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唐施肩吾《代征妇怨》诗:“画裙多泪鸳鸯溼,云鬢慵梳玳瑁垂。”清陈维嵩《菩萨蛮·赠梁陶侣》词:“谁爱紫罗囊,书籤玳瑁装。”
(55)珠网:妙真珠网,以殊妙之真珠所造之网也。观无量寿经曰:「妙真珠网以为交饰。」缀珠之网状的帐帏。《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夕露为珠网,朝霞为丹雘。”吕延济注:“珠网,以珠为网,施於殿屋者。”唐王维《白鹦鹉赋》:“经过珠网,出入金铺。”宋刘筠《清风十韵》:“珠网疎难掩,铜炉冷易侵。”元大欣《次韵答曹德昭台郎见寄》:“花压雕阑护玉墀,光涵珠网耀摩尼。”
(56)洞:清澈明亮。
(57)阶级:台阶,阶磴。
(58)周回:曲折回转。
(59)危阙:高大的楼阙。
(60)苇杭句:达摩,亦作“达么”、“达磨”,菩提达摩的省称,天竺高僧,本名菩提多罗。于南朝梁普通元年入中国,梁武帝迎至建康。后渡江往北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传法于慧可。达摩为中华禅宗初祖。此处二典融化:〈国风·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61)罡气:道教语,刚劲之气。
(62)灵官殿:灵官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灵官殿是道教庙宇,道教有众多护法神,王灵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护法神,灵官殿内,供奉的就是王灵官。今殿内王灵官的形象高约七尺,威武凶猛,红脸膛,额上还有一只眼,三目圆睁,锯齿镣牙,虬须怒张,披甲执鞭,确有震妖降魔气魄。
(63)育武氏传奇句:《游*围记·清·武维藩》:“*围之山,距城东五十余里。孤峰拔地,峭壁连天。余先人西崖与小泉王老先生,曾读书于此。”
(64)机锋慧偈:机锋,佛教禅宗用语。指问答迅捷锐利、不落迹象、含意深刻的语句。宋苏轼《金山妙高台》诗:“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慧偈、妙偈:佛教语。含意机敏深远的偈语。宋苏轼《次韵子由浴罢》:“《楞严》在牀头,妙偈时仰读。”明唐顺之《同孟中丞游龙泉寺》诗之一:“方欣窥妙偈,遽拟谢尘踪。”清周亮工诗:“欲涤尘襟参妙偈,泉声未许静中闻。”
(65)旋天转地:佛语。意为识念强大无边,可以转变诸方诸界。
(66)惑破心空:①破除疑惑,破惑,「无我」小乘破一切凡夫之大惑,是曰无我。无我又曰非我,我者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之谓。于人身有此执,曰人我。人我又分为二,于自己有此执,曰自我。于他有此执,曰他我。然人身为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则人我自我他我之无,自无待言,是毕竟无我也,是为究竟之真理。无我之义,甚深甚微,兹但略标,义不细述。②心空,(术语)心性广大,含容万象,譬之于大虚空。故曰心空。吽字义曰:「无始以来,本住心空。」心离自障,而空寂无相,故云心空。仁王经中曰:「空慧寂然无缘观,还照心空无量境。」
(67)南山戒律:道宣,唐朝人,俗姓钱,因久居终南山以盛宏律宗,故律宗又名南山律宗。
(68)东林净土:指庐山东林寺。在今江西庐山。晋太元中,慧远法师在江州刺史桓伊资助下建成唐张乔《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东林。”宋王禹偁《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东林种白莲。”亦泛指僧寺。唐司空曙《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
(69)真武:真武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70)述玄:讲述宗教义理。玄学: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唐人讲的玄学内容仍不出于三玄,而且分开来讲,称《易经》为‘真玄’,《老子》为‘虚玄’,《庄子》为‘谈玄’。”
(71)洒脱:潇洒脱俗,自由不拘。委蛇:雍容自得貌。
(72)格物:推究事物之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73)持论:立论,提出主张。
(74)诂解:古言古义的解释。用当代语言解释古代语言。
(75)感孚:使人感动信服。
(76)就正:向人求教,以匡正学识文章的讹误。常用作谦辞。语出《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明方孝孺《与陈敬斋书》:“某往岁尝获与进,遂以拙稿就正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
斯为福地,亦为洞天。野语古传,洞天者五:其一*梅,其二清风,其三雷鼓,其四灵湫,其五佚名。——惜乎悯(mǐn)哉!枉余流讹(é)残碑以述,而竟沦湮草莽无考。至于*梅,石雕门楹虽遗,洞户叩访未得,空有谶(chèn)偈(77)(jì)烟(yān)霭(ǎi),遑(huánɡ)论(78)堂室窥探。夫谶(chèn)偈(jì)云:欲得此洞开,须待缘人来。又瞿昙(79)曰:佛者过来人,人也未来佛。信哉禅偈,信哉佛语:既五祖住锡(80)于此,何足下非为缘人?但持一意向斯,目不他瞩,公自是缘人;若具肠不他回,口不他诺,公自成金身。嗟乎!今洞天犹堪入者,雷鼓、清风、灵湫三也。然以予观之,但得灵湫之精致,则可括诸洞之胜义矣!
(77)谶偈:谶言,偈语,偈颂。谶言,迷信的人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偈」,梵语(偈陀或伽他)的省音译,意译为讽颂、重颂,或音义并译为偈颂,通常由固定的字数和音节组成。佛经在用散文(长行)叙述以后,往往又用韵文(偈)概括地复述一遍,以加强读者的印象。「偈」这种体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曾起到有利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韵白交替而为人们喜爱的说唱文学。后来有些僧人、文士也喜欢作偈。这种偈实际上是一种简短活泼、寓意深刻的诗歌。
(78)遑论:不必论及;谈不上。
(79)瞿昙:释迦牟尼的姓。一译乔答摩。亦作佛的代称。宋陆游《苦贫》诗:“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瞿曇问宿因。”《辽史·礼志六》:“悉达太子者,西域净梵王子,姓瞿曇氏,名释迦牟尼。以其觉性,称之曰‘佛’。”也借指和尚。
(80)住锡:谓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明汪廷讷《狮吼记·住锡》:“远远望见一座寺,倘清净可居,老僧在此住锡。”“精舍何缘得暂过,禪师住锡爱烟萝。”
缘攀逼麓(81)之仄(zè)径(82),诣(yì)谒(83)(yè)山门之崇(chónɡ)墉(84)(yōnɡ)。金龙拱其额(85),榜(86)曰“洞天福地”;金刚挟其楣(87),岿(88)(kuī)也埼(89)石苍柏。跨槛限,刹那清碧送怀;踏墀(chí)陛(90)(bì),倏然爽气趁抱。盖有峰曰翠眉者,当户屏立以佇(zhù)迎(91)(yínɡ)。又僧寮(92)(liáo)袖于左,佛阁袂(mèi)于右,箕列(93)两厢,俨如接渡(94)。形受灿然之相,心生幡然一识:若得于此趺(fū)坐(95)痴对,足适面壁苦参十年。望空视之,柏松傲(ào)睨(nì)悬嵌壁(bì)罅(xià),榛楚蓊(wěnɡ)郁斑杂巉(chán)隙。虬(qiú)屈(qū)阴(yīn)翳(96)(yì),洒岚(97)中泠(línɡ)泠(línɡ)冷绿;葆盖(98)杳(yǎo)霭(99)(ǎi),浸崖趾()幽幽奥窟()。是窟者,灵湫也。
(81)逼麓:逼近、紧靠山麓。
(82)仄径:狭窄的小路。
(83)诣谒:前往谒见;造访。
(84)崇墉:高墙;高城。《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闕巖巖而双立。”张载注:“墉,墙也。”《文选·左思〈魏都赋〉》:“於是崇墉濬洫,婴堞带涘。”张载注:“墉,城也。”唐杜甫《剑门》诗:“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85)拱其额:拱,围绕,环绕。众星拱北辰。——晋·傅玄《明君》。额,门额,门楣上边的部分。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张质》:“直北有大府门,门额题曰‘地府’。”元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门额上金字鐫着的是‘灵虚殿’。”
(86)榜:匾额。《晋书·王献之传》:“魏时,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又如:榜题(匾额题字)。
(87)楣: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88)岿:高峻而独立。
(89)埼:崎,险峻。
(90)墀陛:墀,台阶上面的空地。也指台阶。《文选·张衡·西京赋》:“青琐丹墀。”陛,宫殿的台阶。
(91)佇迎:久立以迎接。
(92)僧寮:僧舍。宋陆游《贫居》诗:“囊空如客路,屋窄似僧寮。”清*宗羲《申自然传》:“居无定所,野店僧寮,匡牀布被之外,更无长物。”
(93)箕列:分列两厢,像簸箕一样。
(94)接渡:接引,佛家语,接取引导人也。
(95)趺坐,僧趺,佛教修禅者双足交迭而坐。宋苏轼《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终朝危坐学僧趺,闭门不出闲履鳧。”盘腿端坐。唐王维《登辨觉寺》诗:“輭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明何景明《明绍兴府同知致仕进阶朝列大夫陶公行状》:“尝读书南禪,闭门诵习,趺坐中夜。”沈钧儒《趺坐》诗:“举世嚣嚣我适静,棕床趺坐作心观。”
(96)虬屈阴翳:虬屈,亦作“虯屈”。盘屈貌。宋刘子翚《吕居仁惠建昌纸被》诗:“尝闻旴江藤,苍崖走虯屈。”明袁宗道《三忠祠纪游记》:“又有柰子树,亦相近虬屈离奇,荫如数楹夏屋。”阴翳,指树木枝叶繁茂成阴。宋陈亮《重建紫霄观记》:“方山川未通,居民未多,林木阴翳。”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三忠祠》:“林木阴翳,不知凡几百重。”
(97)岚:山林中的雾气。
(98)葆盖:古代车子上用鸟羽装饰的车盖。清金农《登阳台观》诗:“清斋朝盥入山行,怳忽松幢葆盖迎。”
(99)杳霭:茂盛貌。汉陈琳《柳赋》:“蔚曇曇其杳蔼,象翠盖之葳蕤。”《唐王昌龄·山中别庞十》:“琼树方杳靄,凤兮保其贞。”明杜岕《燕子矶眺雪》诗:“扳萝松杳靄,步壑石竛竮。”
()崖趾:山崖的根部。
()奥窟:幽深的洞穴。明王世贞《二酉山房记》:“名山奥窟,如宛委、石簣、禹穴、洞庭之类,其灵文祕检,往往有之。”
其灵湫者,怜此域兮天垂藻井(),宠斯境也地设庵础()。寄灵洞乎招提(),座精舍()于仙窟。韦驮()威肃,导以玄门()鸟篆():“者里来,烧香”。伏拜余而探幽,恭谨满以寻胜。依稀乎老僧秉明炬以引指,惝(chǎnɡ)恍(huǎnɡ)兮冽泉横朽木而警返()。或邃窄委曲(),或轩豁()爽畅,或阴翳杳霭,或生面别开。衍(yǎn)迤()(yí)蹀(dié)躞()(xiè)之间,巧致渐次();俯(fǔ)睨(nì)摩(mó)扪()(mén)之处,幽奇各异。五祖妙相兮天赐,唐雕精微乎神工。更曰人、曰马、曰饮槽、曰系桩,三藏西游也;曰神井、曰洗眼池,葛洪以丹穴()也;曰清风、曰锣鼓,庄生之天籁()也;若彩云、若黍米、若雪粉、若羽葆、若彩舆,姑射()(ye)之藐(miǎo)境也;若盘龙、若卧虎、若浮屠(),金粟()之莲座也;曰天门、曰龙窝、曰擎天柱,真武之紫阙也;曰津(jīn)渚(zhǔ)()、曰虹梁、曰支机(),帝孙之槎(chá)化()也。芝树芳台,栖憩烟霞鸾凤;玄沼(zhǎo)灵湫(),潜蛰雷雨龙(lónɡ)鳌(áo)。噫!虽谓妙绝焉终究虚妄,住也随缘焉去无作相():若共石隐,堪证他世住山之因缘;如还桑宿(),可了今生俗尘之业障。伽(qié)蓝()(lán)垂慈,径以慧门()凤书():“往外走,上山。”
()藻井:我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处理。一般做成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的凹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画。《文选·张衡〈西京赋〉》:“蒂倒茄於藻井,披红葩之狎猎。”薛综注:“藻井,当栋中交木方为之,如井干也。”唐李白《明堂赋》:“藻井綵错以舒蓬,天牕赩翼而衔霓。”
()庵础:庙堂的基底或根基。
()招提: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北魏太武帝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南朝宋谢灵运《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清魏源《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
()精舍:道士、僧人修炼居住之所。
()韦驮:韦陀,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唐道宣载其事,谓佛涅槃时,捷疾*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还,以授道宣。后佛教因以韦驮为护法神,亦称护法韦驮,并置其像佛寺中,著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佛之后,正对释迦牟尼佛。
()玄门:①《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因以“玄门”指道教。《魏书·礼志一》:“世宗优游在上,致意玄门,儒业文风,顾有未洽。”②指佛教。晋慧远《三报论》:“推此以观,则知有方外之宾,服膺妙法,洗心玄门。”唐刘孝孙《游灵山寺》诗:“永怀筌了义,寂念啟玄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今生更復勤脩精进,直当超脱玄门,上证大觉。”十六玄门、十玄门、玄门无碍十因、十因──玄门无碍十因。
()鸟篆、科斗文:①篆体古文字。形如鸟的爪迹,故称。《后汉书·酷吏传·阳球》:“或献赋一篇,或鸟篆楹简,而位升郎中,形图丹青。”李贤注:“八体书有鸟篆,象形以为字也。”《晋书·索靖传》:“仓頡既生,书契是为科斗鸟篆,类物象形。”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诗:“阵势鱼丽远,书文鸟篆奇。”②蝌蚪文字。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魏晋以后亦以称篆文或异于通行隶书的其他古文字。
()依稀…惝恍…句:清·武维藩《游*围山记》:“仆庚辰亲历之而转述之,余与相武俱不克从焉。日夕,归僧院洞口当中闻昔之游者,秉炬深入约四五里,遇河水有朽木不敢过而返。”
()邃窄委曲:深邃狭窄,曲折延伸
()轩豁:高大开阔。唐韩愈《南海神庙碑》:“乾端坤倪,轩豁呈露。”宋王禹偁《月波楼咏怀》:“兹楼最轩豁,旷远西北陬。”
()衍迤:繁衍延续。此指小心谨慎地向前走。
()蹀躞:小步行走。唐权德舆《从叔将*宅蔷薇花开太府韦卿有题壁长句因以和作》:“环列从容蹀躞归,光风駘荡发红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女郎急以椀水付之,蹀躞之间,意动神流。”
()渐次:犹逐渐,次第。
()俯睨摩扪:俯下身子观察摸索。
()葛洪丹穴:东晋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幼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从郑隐、鲍玄学炼丹术和道术。“云此县有廖氏家,世世寿考,或出百岁,或八九十,后徙去,子孙转多夭折。他人居其故宅,复如旧,后累世寿考。由此乃觉是宅之所为,而不知其何故,疑其井水殊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井数尺,此丹砂汁因泉渐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况乃饵炼丹砂而服之乎?”
()庄生天籁: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籟而未闻地籟,女闻地籟而未闻天籟夫!”
()姑射藐境:神话中的山名。《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或以为即古之石孔山,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明张景《飞丸记·意传飞稿》:“武陵津旁,藐姑山上,餐风吸露乘云,那许尘眸相望。”
()浮屠:①佛教语。指佛塔。②佛教语。旧时称伞或旗的顶子。因其形似塔顶,故名。
()金粟:“金粟如来”的省称。南朝齐王屮《头陀寺碑文》:“金粟来仪,文殊戾止。”前蜀贯休《和韦相公见示闲卧》:“堂悬金粟像,门枕御沟泉。”宋张元干《西江月·和苏庭藻》词:“且作大真游戏,未甘金粟龙钟。”
()津渚:饮牛津,指天河。传说海边居民曾乘槎至天河,“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宋刘筠《戊申七夕五绝》之四:“淅淅风微素月新,鹊桥横絶饮牛津。”纳兰性德《画堂春》词:“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支机:传说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典石头。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南朝宋刘义庆《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一说,其人为汉代张骞,谓骞奉命寻找河源,乘槎经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见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骞。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唐宋之问《明河篇》:“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何景明《七夕》诗:“乘槎莫问支机石,河汉年年此夜阴。”清赵翼《夜坐》诗:“浪説支机石,谁乘犯斗槎?”亦省作“支机”、“支石”。唐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空接灵臺下,方恧辨支机。”明陈汝元《金莲记·量移》:“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支石还投。”
()帝孙之槎化:星名。即织女星。一称天孙。《红楼梦》第七六回:“犯斗邀牛女,乘槎访帝孙。”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去十馀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湫:①水潭。湫,湫隘下也。春秋传曰:晏子之宅湫隘。——《说文》。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又如:湫泊(水潭);湫水(潭水)。②洞穴。此之谓定性于大湫。——《吕氏春秋·审分》
()作相:故意作出姿态或表现。
()桑宿:三宿恋,佛教语。《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宋苏轼《别*州》诗:“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金元好问《望崧少》诗之一:“结习尚餘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
()伽蓝:①梵语僧伽蓝摩译音的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即僧众居住的庭园。后因称佛寺为伽蓝。②伽蓝神的省称。
()凤书:鸾凤书,传说中的一种字体。唐韦续《墨薮·五十六种书》:“少昊金天氏作鸞凤书,以鸟纪官,文章衣服取象古文。”
()慧门:佛教语。谓进入智慧的法门。南朝梁简文帝《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慧门深邃,入之者固希;法海波澜,汎之者未易。”南朝梁沈约《内典序》:“足蹈慧门,学通龙藏。”慧门十六尊,金刚界羯磨会三十七尊中,司智慧之德之十六大菩萨。金刚萨埵,金刚爱,金刚善哉,金刚宝,金刚光,金刚幢,金刚笑,金刚法,金刚利,金刚因,金刚语,金刚业,金刚护,金刚牙,金刚拳之诸尊是也。
寺左旋出而斜陟()(zhì),石外烟扶而风领。张幄()(wò)松楸(qiū),发肤衣袂尽绿;藉茵()芝芷,虫吟禽啭俱香。蛇行斗折()而逦迤()兮冈阜韬蕴(),渡钟宣梵而缥缈兮涧谷深秀。骨()自铿(kēnɡ)铮(zhēnɡ)焉,磊落乎幽僻危峙;筋何郁结()焉,纵横乎荦(luò)确()瘦瘠。鸟道屈,岩绣出;羊肠迂,壁障竖;掀*葛,见虹梁();撩青藤,仰穹庐。岭透天目兮龙开眼,神斧拱涵兮*工轩。噫乎!夫双桥天生,其轩豁通透焉贯彻造化阴阳,开朗虚明()焉融汇自然宫商()。苍岩为几兮苔萼绿()之霓(ní)羽()(yǔ);碧涛为乐兮箫瑶圃()之琅(lánɡ)玕()(gān);刳()(kū)若英()之佳木兮取虎溪()之清冽;咀(jǔ)雁王()之衔果兮烹鹿女()之精华。合熙熙然()欹(qī)帽()(mào)也安汲汲乎()利禄?恰醺醺然()箕坐()也何戚戚乎()功名?呜呼!会向岩坛舒啸,松杪振衣;佇(zhù)老(lǎo)岫(xiù)出(chū)闲云,鸟还夕曛()(xūn)。
()陟:由低处往高处走。《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
()幄:帷帐。
()藉茵:藉,坐卧其上。藉萋萋之纤草。——王绰《游天台山赋》。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茵,茵席。——《礼记·少仪》。注:“著褥也。”
()蛇行斗折:像蛇类爬行、北斗星曲折,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蜿蜒。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曲折连绵貌。《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邐迆也。”刘良注:“邐迆,小而相连貌。”一本作“邐迤”。唐韦应物《澧上西斋寄诸友》诗:“清川下邐迤,茅栋上岧嶤。”唐元稹《*明府诗》:“邐迤七盘路,坡陀数丈城。”清厉鹗《八月十五日同丁敬身游龙华寺》诗:“邐迆峯覆釜,参错树排薺。”
()韬蕴:掩藏。
()骨:此处指坚硬的树干。筋:此处指裸露在地表的树根。
()郁结:盘结貌。《文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鬱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
()荦确:亦作“犖硞”。亦作“犖埆”。亦作“犖嶨”。①怪石嶙峋貌。唐韩愈《山石》诗:“山石犖确行径微,*昏到寺蝙蝠飞。”唐韩愈孟郊《纳凉联句》:“炎湖度氛氲,热石行犖硞。”②坚硬貌。明沈德符《野获编·外国·夷人市瓷器》:“试投之犖确之地,不损破者,始以登车。”清吴存楷《犁田行》:“春泥犖埆苦坚硬,犂深入土三尺强。”
()虹梁:拱桥,此处指天生桥。后蜀何光远《鉴诫录·高僧谕》:“双飞碧水头,对语虹梁畔。”宋周邦彦《绕佛阁·旅况》词:“还似汴隄,虹梁横水面。”
()虚明:空明;清澈明亮。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唐杜甫《夏夜叹》诗:“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宫商:形容象乐声那样和谐动听。宫、商,古代五音的两个音阶,常用作乐声的代称。宋田锡《晓莺赋》:“歌喉辩舌,鬭成乎一片宫商。”
()萼绿:传说中女仙名。唐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萼緑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亦省称“萼緑”。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上元点鬟招萼緑,王母挥袂别飞琼。”
()霓羽:霓裳羽衣。
()瑶圃:语本《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瑶圃,产玉的园圃,指仙境。晋陆云《九愍·修身》:“树椒兰於瑶圃,掩夜光於琼华。”唐皮日休《扬州看辛夷花》诗:“一枝拂地成瑶圃,数树参庭是蕊宫。”元周巽《梨花曲》诗:“仙妃下瑶圃,靚粧乘素鸞。”
()琅玕: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郭璞注:“琅玕子似珠。”晋葛洪《抱朴子·袪惑》:“﹝崑崙﹞有珠玉树,沙棠、琅玕、碧瑰之树。”唐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明刘基《江上曲》之四:“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
()刳:剖开,挖,挖空。
()若英:①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南朝宋谢庄《月赋》:“擅扶桑於东沼,嗣若英於西冥。”②杜若的花。《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之木芳,华采衣兮若英。”王逸注:“衣五采华衣,饰以杜若之英。”一说,言衣华采繁丽如花也。
()虎溪: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慧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唐李白《庐山东林寺夜怀》诗:“霜清东林鐘,水白虎溪月。”唐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诗:“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雁王:佛教语。领头的大雁。为佛三十二相之一。《大智度论》卷四:“五者,手足指縵网相。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唐·王维《游感化寺》。“鹿女献芝依法苑,雁王衔果绕经台。”——明·王称《游仰山寺》。
()鹿女:佛经中所说的仙女。事见《杂宝藏经·鹿女夫人缘》:“有国名婆罗柰国中有山,名曰仙山。时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恒於石上。后有精气,堕小行处,雌鹿来舐,即便有娠。日月满足,来至仙人所,生一女子,端正殊妙,唯脚似鹿,梵志取之养育长成……此女足跡,皆生莲华。”唐王维《游感化寺》诗:“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宋梅尧臣《依韵和昭亭山广教院文鉴大士喜予往还》:“捧膳溪童絜,衔花鹿女香。”
()熙熙然:和乐貌。《老子》:“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汉书·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羣生啿啿,唯春之祺。”颜师古注:“熙熙,和乐貌也。”唐韦应物《往富平伤怀》诗:“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
()欹帽:斜戴帽子。《周书·独孤信传》:“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后以谓洒脱不羁的装束。宋陈师道《南乡子》词:“侧帽独行斜照里,颼颼,卷地风前更掉头。”刘国钧《并游侠行》:“疲驴侧帽傲王侯,万金三却权门聘。”
()汲汲:心情急切貌。引申为急切追求。《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汉书·扬雄传上》:“不汲汲於富贵,不戚戚於贫贱。”林纾《上郭春媮侍郎辞特科不赴书》:“紓七上春官,汲汲一第,岂恶争之人哉?”
()醺醺然:酣醉貌,和悦貌。《说文·酉部》“醺”引《诗》:“公尸来燕醺醺。”段玉裁注:“今《诗》作‘来止熏熏’……毛传:‘熏熏,和悦也。’”唐李咸用《古意论交》诗:“约我为交友,不觉心醺醺。”
()箕坐:犹箕踞。两腿张开坐着,形如簸箕。科头箕踞,露着头,两脚张开而坐。多指一种纵恣轻慢的态度。唐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戚戚:心动貌。《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赵岐注:“戚戚然,心有动也。”
()会向…佇老…:化用“苏门啸”“振衣千仞”“归去来辞”典:《晋书·阮籍传》:“籍尝於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登之啸也。”后以“苏门啸”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唐孟浩然《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宋林逋《中峰》诗:“自爱苏门啸,怀贤思不羣。”宋陆游《谢徐志父帐干惠诗编》诗:“舂容清庙歌,縹緲苏门啸。”〈左思·咏史诗八首〉“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晋·陶潜《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比喻无心于官场。
萦(yínɡ)纡()(yū)百武()乎山椒(),夤(yín)缘()九回乎龙脊。兀突()拔地而玉笏,若浮()杳冥()之莲宫()。梵(fàn)墄()(qī)仄(zè)兮(xī),渴虎奔(bēn)猊()(ní)碚(bèi)礌()(lěi)以挟;天梯直兮,曲柄葆羽()松槲(hú)以旋。扪(mén)萝(luó)蚁附(),韩昌黎投书()灵官阁外;伏磴(dènɡ)猿攀(),谢康乐惜屐()(jī)黑虎坛前。倘辍摩天,二公堪(kān)诮(qiào):正宜凫(fú)舄()(xì),何计归途?
()萦纡:盘旋环绕。汉班固《西都赋》:“步甬道以縈紆,又杳窱而不见阳。”唐白居易《长恨歌》:“*埃散漫风萧索,云栈縈紆登剑阁。”宋范成大《惜交赋》:“玉宛转而不断兮,茧縈紆而连缕。”
()百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山椒:山顶。汉武帝《李夫人赋》:“惨鬱鬱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於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文选·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於山椒,雁流哀於江瀨。”李善注:“山椒,山顶也。”元汤式《天净沙·小景》曲:“翠岧嶢天近山椒,緑蒙茸雨涨溪毛,白靉靆云埋树腰。”清顾炎武《劳山歌》:“何时结屋倚长松,啸歌山椒一老翁。”
()夤缘:循依而行。唐宋之问《宿云门寺诗:“云门若邪里,泛鷁路纔通。夤缘緑篠岸,遂得青莲宫。”元*溍《晓行湖上》诗:“雾露寒未除,鳬鷖静初散。夤缘际餘景,闪倐多遗玩。”
()兀突:高耸突出貌。明许自昌《水浒记·慕义》:“但见四山兀突,一水濴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山日记》:“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
()若浮:若飞若浮。夏侯惠《景福殿赋》高楼承云,列观若浮。
()杳冥:指天空,高远之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凤凰上击九千里,絶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唐魏朴《和皮日休悼鹤》:“直欲裁诗问杳冥,岂教灵化亦浮生。”清卓尔堪《雪窦》诗:“拾级凌千仞,身疑入杳冥。”
()莲宫:佛家术语,莲华藏世界也。指报身佛之净土而言。又胸中八叶之心莲华也。表制集曰:「和上远自莲宫。」指寺庙。唐皇甫冉《望南山雪怀山寺普上人》诗:“夜夜梦莲宫,无由见远公。”唐李咸用《游寺》诗:“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
()墄:台阶的梯级:“岭挟楼梯俊,岩牵殿墄斜。”
()猊:也称“狻猊”,即狮子。微风不动金猊香。——陆游《大风登城》。又如:猊座(佛教语,即狮子座)。狻,种传说中的猛兽。
()碚礌:碚磊,堆积的大岩石。清张岱《陶庵梦忆·燕子矶》:“阁傍僧院,有峭壁千寻,碚磊如铁。”
()葆羽:仪仗名。以鸟羽为饰。清*遵宪《公祭沈文肃公祠》诗:“愿公遣使携葆羽,垂手接引援上天。”又“羽葆”。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
()蚁附:像蚂蚁一样攀附着绳索攀登。
()韩昌黎投书:韩愈登华山之典。“苍龙岭韩退之大哭词家赵文备百岁笑韩处”。
()猿攀:像猿猴一样攀登。
()谢康乐惜屐:谢灵运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凫舄:《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鳧舄”指仙履。南朝梁沈约《善馆碑》:“霓裳不反,鳧舄忘归。”唐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诗:“惟有双鳧舄,飞去復飞来。”
噫(yī)乎!谁辟灵台,落碧虚()宫宇之杰特();谁开初地(),凌北极天门之岿(kuī)嵬()(wéi)。翠云切摩焉翼观阙之飞甍()(ménɡ);金光洋溢焉沐祖师之宝相;徽芳()严洁()焉窀()(zhūn)圣母之仙蜕();紫气扶舆()焉晔()(yè)玉帝之威仪()。星辉垣(yuán)墉()(yōnɡ),二十八宿()也琉璃;雁齿()阶陛,一十四忍也舍利()。或猿公()栖真()也,明月半室云半室;或鹤童听法也,老松一语石一语。或荡荡乎山门临风,“俯视中州九千四百八十仞”(),噏(xī)缤纷之云霞()以为大药();或浩浩乎鸿台()浴日,瞰(kàn)睨()(nì)*河三万六千五百里,聆空廓()之蒲牢()自是小还()。吁嘻!毋分缁(zī)素()(sù),无论士庶(),登兹上方(),即入化城()。但得清心,何劳苦证?一无所悟,乃真阿弥。
()碧虚:碧空;青天。南朝梁吴均《咏云》:“飘飘上碧虚,蔼蔼隐青林。”唐张志和《玄真子·碧虚》词:“碧虚冥茫,飘轮斡乎乾,湫盘浮乎坤。”宋王禹偁《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诗:“水阁山斋架碧虚,亭亭华表映门閭。”
()杰特:卓异,特出。
()初地:①佛教语。谓修行过程十个阶位中的第一阶位。三乘共修“十地”中,以“乾慧地”为“初地”;大乘菩萨“十地”中,以“欢喜地”为“初地”。《华严经·十地品》:“今明初地义,但以略解説……是初菩萨地,名之为欢喜。”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出家修学,深究妙理,位登初地。”②佛教寺院。唐王维《登辨觉寺》诗:“竹逕从初地,莲峰出化城。”清康基田《登焦山》诗:“人从初地入,峰到上方尊。”
()岿嵬:高大。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巖在西方丈西,数峯如崭截,岿嵬磊砢相倚。”
()①飞甍:指飞檐。唐羊士谔《息舟荆溪入阳羡南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巨》诗:“层阁表精庐,飞甍切云翔。”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山市》:“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②宝相:佛的庄严形象。南朝梁王屮《头陀寺碑文》:“金资宝相,永藉闲安。”明杨珽《龙膏记·成隟》:“贝闕珠宫,金姿宝相。千条缨络,隐隐间龙蛇,几处精蓝,煌煌飞紫翠。”
()徽芳:盛德;美德。南朝宋王韶之《食举歌》之七:“鸣珩佩,观典章,乐王度,説徽芳。”
()严洁:整肃洁净。《南齐书·礼志上》:“若圣心过恭,寧在严絜。”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添作水陆斋极严洁,多见亡者,道其形貌语言甚异,人归向之。”《金史·列女传·白氏》:“尝於宅东北为祭室,画两先生像,图*州、龙川故事壁间,香火严洁,躬自洒扫,士大夫求瞻拜者往往过其家奠之。”
()窀:埋葬。
()仙蜕:道家认为修道者死后留下形骸,*魄散去成仙,称为尸解,也叫“蜕”。后因以蜕为死的讳称。
()扶舆:亦作“扶於”、“扶与”。犹扶摇。盘旋升腾貌。汉王褒《九怀·昭世》:“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兮自娱。”唐韩愈《送廖道士序》:“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鬱积。”明刘基《满庭芳·寿石末公》词:“收拾尽,乾坤清淑,为瑞在扶舆。”
()晔: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威仪:庄重的仪容举止。《书·顾命》:“思夫人自乱於威仪。”孔传:“有威可畏,有仪可象。”《汉书·薛宣传》:“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
()垣墉唐元稹度门寺》诗:“诸巖分院宇,双岭抱垣墉。”
()二十八宿:指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周天*道(太阳和月亮所经天区)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
()雁齿:①比喻排列整齐之物。北周庾信《温汤碑》:“秦皇餘石,仍为雁齿之阶。”倪璠注:“雁齿,阶级也。《白帖》:‘桥有雁齿。’”唐白居易《答客问杭州》诗:“大屋詹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②常比喻桥的台阶。唐白居易《答王尚书问履道池旧桥》诗:“虹梁雁齿随年换,素板朱栏逐日修。”宋张先《破阵乐·钱塘》词:“雁齿桥红,裙腰草緑,云际寺、林下路。”清金农《十五夜对月有怀淮上旧游》诗:“西风一桁秋河路,凉笛三更鴈齿阶。”
()一十四忍舍利:①三贤十圣为十三忍,更加正觉忍而为十四忍。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浄土。”②舍利:梵语,意译“身骨”。释迦牟尼佛遗体火化后结成的坚硬珠状物。又名舍利子。后泛指佛教徒火化后的遗骸。
()猿公: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有处女出於南林,国人称善……”后以“猿公”指剑术高明的隐者。唐李贺《南园》诗之七:“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栖真:道家谓存养真性,返其本元。《晋书·葛洪传论》:“游德栖真,超然事外。”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运象二》:“宗道者贵无邪,栖真者安恬愉。”清魏源《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序》:“就中许嵓尤幽絶,栖真莫宜焉。”张岱赠莲池大师柱对:“说法平台,生公一语石一语;栖真斗室,老僧半间云半间。”
()俯视中州九千四百八十余仞:语出郝经《陵川文集》。
()噏缤纷之云霞:噏,通“吸”。吸取。噏青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汉书》。又如:噏化(汲取自然化育之力)。餐食日霞。指修仙学道。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列仙传》陵阳子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气也。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并天地玄*之气为六气。”三国魏曹植《驱车篇》:“封者七十帝,轩皇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节注:“《楚辞》曰:‘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唐马戴《送道友入天台山作》诗:“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明张居正《七贤咏·嵇中散》:“少无适俗韵,早有餐霞愿。”
()大药:道家的金丹。唐杜甫《赠李白》诗:“苦乏大药资,山林跡如扫。”唐白居易《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清孙枝蔚《句容遇颜含章请予题二颜公祠》诗:“或寻神仙求大药,或随老衲坐蒲团。”章炳麟《五无论》:“大药既成,入腹不腐,神仙之説固然。”
()鸿台:秦始皇时所筑高台。《三辅*图·长乐宫》:“鸿臺,秦始皇二十七年筑,高四十丈,上起观宇,帝尝射鸿於臺上,故号鸿臺。”《汉书·惠帝纪》:“长乐宫鸿臺灾。”《艺文类聚》卷五七引汉刘梁《七举》:“鸿臺百层,干云参差。”
()瞰睨:俯视。
()空廓:空旷开阔。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九:“天之空廓,风之轻泠;览三川之形胜,感千古之废兴。”形容声音弘大。叶圣陶《未厌集·小病》:“只听见很怪的空廓的声音,如作于大空坛中。”
()蒲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海边的兽。据说它吼叫的声音非常宏亮,故古人常在钟上铸上蒲牢的形象。《文选·班固〈东都赋〉》“於是发鲸鱼,鏗华鐘”李善注引三国吴薛综曰:“海中有大鱼曰鍄,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輒大鸣。凡鐘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於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后因以“蒲牢”为钟的别名。唐皮日休寺钟暝》诗:“重击蒲牢唅山日,冥冥烟树覩栖禽。”清赵翼西岩斋头自鸣钟分体得七古》:“可许我来叩舂容,蒲牢一声震寥廓。”
()小还:即太乙小还丹。唐张籍《赠辟穀者》诗:“学得餐霞法,逢人与小还。”唐项斯《题太白山隐者》诗:“从服小还后,自疑身解飞。”
()缁素:指僧俗。僧徒衣缁,俗众服素,故称。缁为缁衣,支那之禅僧多服之。素为白衣,印度之俗人多服之。因为僧俗之别称。缁是紫黑色,素是白色,僧著紫黑衣,俗人多著白衣,故号僧俗为缁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颍水》:“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幽情。”前蜀贯休《送郑使君》诗:“东阳緇素如何好,空向生祠祝上臺。”宋苏轼《海月辩公真赞》:“予通守钱塘时,海大师惠者,实在此位,神宇澄穆,不见愠喜,而緇素悦服,予固喜从之游。”清曹寅《香阜寺种菩提子应时发芽赋以志喜》诗:“冠盖祝釐全盛日,遶林緇素转经声。”
()士庶:士人和普通百姓。
()上方:①天上;上界。《云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阳空虚之内,无色无象,无形无影。”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説法。”清朱彝尊《一半儿·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叶疏鐘下界闻。”②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唐解琬《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瑞塔临初期,金舆幸上方。”宋孔武仲《清凉寺》诗:“白寺荒湾略艤舟,携笻来作上方游。”明何景明《自山家归寺》诗:“暝色延归路,云中见上方。”潘飞声《题孝耕崇效寺楸阴感旧图》诗:“南来弹指又沧桑,斜日疏鐘听上方。”
()化城:①一时幻化的城郭。法华七喻之一。譬小乘之涅槃也。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众生畏难,先说小乘涅槃,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见《法华经·化城喻品》。南朝宋谢灵运《缘觉声闻合赞》:“厌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权可得寳。诱以涅槃,救尔生老。”②亦指佛寺。唐王维《登辨觉寺》诗:“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唐刘禹锡《贾客词》:“邀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明何景明《贤隐寺次刘朝信》诗:“化城依宿处,自学此身閒。”
噫乎!山中未有历日(),个里()恒是佳时。若夫春日,草舒木新,兰薰桃发,可以宣和散粹(),可以明目启神。絪(yīn)缊()(yùn)兮,芳菲山寺自在;参差()兮,何教尘嚣转入()?鹂簧也,正为俗耳针砭;铮(zhēnɡ)淙(cónɡ)也,自是诗肠鼓吹()。若夫夏日,芗(xiānɡ)泽()浸衣,林涛渡钟。晶沁()乎,堆烟翠樾()(yuè)纱帷;滃(wěng)郁()(yù)乎,屯云白石玉枕。又遽(jù)尔()(ěr)虎凭()台啸,风抟()(tuán)阶起;龙从堂出,云自栋生()。夜壑深沉,耳饱千溪广长;晓亭澄廓,眼饱万木般若()。眼耳之嚣,脏腑之垢,不待盥(ɡuàn)洗(xǐ),悉然消弥。若夫秋者,刹供颢()(hào)日,雁语空天,露涤云白,霜酣林赤。剖庵罗()兮香积()菊盏();焚题叶()兮鸟煽炉煴()(yūn)。翛(xiāo)然()(rán)乎清都()华顶(),何羡乎帝京香峰?若夫冬者,及琼覆焉空王苑(),瑶藏焉大士台(),好猿随临崖以看雪,鹤伴归洞而带云。涳(kōng)濛()(méng)乎山河沆(hànɡ)砀()(dànɡ),气噀()(xùn)乎天地一白。莫辨也为天为山,莫辨也究雪究云。须臾焉汗漫()虚空窅(yǎo)邈(miǎo)长寂,刹那而丹阳高霁(jì)华曜()(yào)湛明()。
()历日:日历,历书。引申为节候。唐元稹《酬乐天春寄微之》诗:“千山塞路音书絶,两地知春历日同。”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歷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宋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之二:“老去怕看新歷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个里:亦作“个裡”。此中;其中。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諦观熟视,方知个里情形。”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胡慎容﹞《窥采齐晓粧》云:‘徘徊明镜漫凝神,个裡伊谁解效顰?’”箇裏:此中;其中。唐王维《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宋*庭坚《卜算子》词:“天上人间有底愁,向箇里,都諳尽。”宋辛弃疾《朝中措》词:“长怪春归何处,谁知箇里迷藏。”
()宣和散粹:疏通调和,发散精华。三国魏嵇康《琴赋序:“余少好音声,长而翫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音声也。”
()絪氳:古代指天地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状态。《易·繫辞下》:“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形容云烟弥漫、气氛浓盛的景象。南朝梁沈约《八咏诗·会圃临春风》:“既鏗鏘以动佩,又絪緼而流射。”唐温庭筠《觱篥歌》:“情远气调兰蕙薰,天香瑞彩含絪緼。”
()参差:纷纭繁杂。南朝齐谢朓《酬王晋安》诗:“悵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明夏完淳《怀李舒章》诗:“浮云出修坂,余心常参差。”远离;阻隔。元邓牧《寄友》诗:“我还吴,君适越,遥隔三江共明月。明月可望,佳人参差。笑言何时,写我相思。”元张可久《一枝花·牵挂》套曲:“往来迢递,终始参差,一简书写就了情词。”
()絪氳兮…参差兮…:化用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语义。
()鹂簧…铮淙…: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
()芗泽:香泽;香气。薌,通“香”。《史记·滑稽列传》:“罗襦襟解,微闻薌泽。”宋张元干《好事近》词:“斗帐炷炉熏,花露裛成薌泽。”元虞集《画马》诗之二:“春风十里闻薌泽,新赐金鞍不受骑。”
()晶沁:亮光透入。清张岱《陶庵梦忆·不二斋》:“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
()樾:路旁遮阴的树。树阴凉儿:樾荫。
()滃郁:云烟弥漫。明刘基《自都回至通州寄普达世理原理》诗之一:“长云拥蓬莱,烟雾中滃鬱。”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俄云气滃鬱,遂不復睹。”
()遽尔:骤然,突然。
()凭:依。或凭几学书。——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
()抟: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抟飞出南皮。——《文选·范云·赠王中书诗》。注引《庄子》司马注:“抟,圜也。周飞而上,若扶摇也。”又如:抟云(鼓动翅膀直上青云);抟风;抟空(盘旋于高空)。
()虎凭…龙从…:「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语出《易经.乾卦》中,解说「九五爻」爻辞的〈文言传〉里。全文:「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耳饱…眼饱…:《法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现大力神,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佛教说佛有三十二相,第二十七为广长舌相,言舌叶广长。宋苏轼《赠东林总长老》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禅宗的第一义不可言喻,使全诗山川景物尽皆佛化,造意遣词,浑成玄远。故圆智见诗,视东坡为佛教中人,然僧人此菴却认为仍是“门外汉”。后因以“门外汉”喻外行人。郁郁*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悉是法身。
()颢:光明。通“昊”。本指西天,泛指天空。
()庵罗:庵没罗。果名。新称阿末罗,阿摩洛迦,庵摩洛迦等。旧称庵摩罗,阿摩勒,庵摩勒等。译曰无垢清净。
()香积:①佛号。②指佛国、佛寺。唐刘长卿《秋夜肃公房喜普门上人自阳羡山至》诗:“早晚来香积,何人住沃洲?”清吴伟业《过中峰礼苍公塔》诗之二:“鸟啼香积散,花落影堂孤。”③指僧道的饭食。宋范成大《老陈道人自云梦被召作地上主者又常受一贵家供祝之曰他日必来吾家作儿戏赠小颂》诗:“幸有千门香积供,不如随喜去罗斋。”宋陆游《病中遣怀》诗:“菘芥煮羹甘胜蜜,稻粱炊饭滑如珠。上方香积寧过此?惭愧天公养病夫。”
()菊盏:本义菊酒,此指菊花瓣为酒具。宋苏轼《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楼之会予衰病心形俱瘁感之作诗》:“菊琖萸囊自古传,长房寧復是臞仙。”
()焚题叶:红叶题诗典。《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唐·白居易》“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煴:本义:郁烟,不见火焰的燃烧而产生出来的许多烟)。微火;无焰的火。置煴火。——《汉书·李广苏建传》。
()翛然: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成玄英疏:“翛然,无係貌也。”前蜀韦庄《赠峨嵋李处士》诗:“如今世乱独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清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宋苏轼《隆祐宫设庆宫醮青词》:“伏以长乐告成,光动紫宫之像;清都下照,诚通絳闕之僊。”
()华顶:陈抟,华山酣睡,华顶睡,酣睡陈抟。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馀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馀日不起。唐李郢《送圆鉴上人游天台》:“华顶夜寒孤月落,石桥秋尽一僧来。”
()空王苑:空王,佛教语。佛的尊称。佛说世界一切皆空,故称“空王”。《旧唐书·刘瞻传》:“伏望陛下尽释繫囚,易怒为喜,虔奉空王之教,以资爱主之灵。”宋陈师道《和郑户部宝集丈室》之二:“贵有空王章,贫无置锥地。”《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大士台:①大士,佛教对菩萨的通称。南朝齐周颙《重答张长史》:“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説也。”唐湛然《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②特指观世音菩萨。《红楼梦》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对高僧的敬称。宋苏轼《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望之儼然,即之也温,是惟寳觉大士之像。”
()涳濛:微雨迷茫貌。五代和凝《临江仙》词:“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廖仲恺《卖花声·题画》词:“烟雨罨涳濛,万緑丛中,亭亭遥认木棉红。”
()沆砀:白气弥漫貌。《汉书·礼乐志》:“西顥沆碭,秋气肃杀。”颜师古注:“沆碭,白气之貌也。”宋王安石《江亭晚眺》诗:“日下崦嵫外,秋生沆碭间。”
()噀:(含着液体)喷;喷水。
()汗漫: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宋文天祥《酹江月·南康*和东坡》词:“空翠晴嵐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华曜:亦作“华燿”,光华辉耀。《汉书·礼乐志二》:“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明方孝孺《凝命神宝颂》:“每岁正月恒病阴雨,至是自元日至於郊庙,翳氛屏除,日月华曜,山川轩豁,神人喜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押官》:“至一洞府,见舍宇华耀,迥异人间。”
()湛明:清滢明亮。
维兮斯山!嗟发端()乎秦汉,幸寖宏()乎李唐;惜式微()于民国,宜重盛于熙朝()。盖其域也,于山水而奇丽秀绝,于洞天而神工*斧,于寺观而敦雅()庄严,于书院而渊潜郁盘()。更镌雕也精诣(),碑(bēi)碣(jié)也清华(),柱联也工确。融三教之妙理,贯诸界以豁然。噫!眷兹胜境,实在名邦。顾()可使其迹湮灭而不彰、灵烟散而空销耶!祈会虽承古誉,必振新声。故余惭为土人,久负乡(xiānɡ)梓(zǐ),特特焉无惮于身贱名微而铺断楮()(chǔ),不耻于辞涩文讷()(nè)而摇秃笔。此举非为沽钓(),实欲昭表寸忱()。伏惟峰洞灵秀,达与霄云之高妙;钟鼓雄浑,播与天风之辽远。愿恤()(xù)血诚,毋诮(qiào)滥竽()。
()发端:起始,开头。
()寖宏:逐渐扩大;光大。宏兹九德。——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式微:衰微,衰败。《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朱熹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明归有光《张翁八十寿序》:“予以故家大族德厚源远,能自振于式微之后。”
()熙朝:兴盛的朝代。宋陈师道《贺翰林曾学士书》:“兄弟相望,乃平世之荣光;鲁卫同升亦熙朝之故事。”明张居正《寿陈松谷相公》:“诚旷世之希逢,熙朝之盛典也。”
()敦雅:敦厚雅正。《三国志·蜀志·麋竺传》:“竺雍容敦雅,而干翮非所长。”
()渊潜郁盘:①渊潜:潜伏深渊之中。汉扬雄《反离骚》:“懿神龙之渊潜兮,竢庆云而将举。”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②喻隐居不仕。《后汉书·崔駰传》:“故士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③郁盘:曲折幽深貌。《文选·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琊城〉诗》:“此江称豁险,兹山復鬱盘。”李善注:“《子虚赋》曰:‘其山则盘紆岪鬱。’”北周庾信宫调曲》:“鬱盘舒栋宇,峥嶸侔大壮。”唐李白《历阳壮士勤思齐歌》:“江山犹鬱盘,龙虎秘光彩。”清钱谦益《邹县谒孟子庙》诗:“鬱盘千年宫,檜栢留浩气。”
()精诣:精到。谓学养精粹。《新唐书·后妃传上·太宗徐贤妃》:“惠上疏极諫……其剴切精诣,大略如此。”《宋史·蔡元定传》:“精诣之识,卓絶之才。”清方宗诚《记张皋文〈茗柯文〉后》:“伯言才微不逮,而精诣过之,故其文简严高洁,用意深曲。”
()清华:清丽华美。多指文章。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北史·魏长贤传》:“博涉经史,词藻清华。”
()顾:反而,却。
()断楮:残缺的纸。明汪道会《墨赋》:“鐫鏤贞珉,点画断楮。”
()辞涩文讷:亦作“涩吶”。说话、写文章迟钝。《宋书·刘怀肃传》:“怀肃次弟怀敬,涩訥无才能。”《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齐主言语涩呐,不喜见朝士。”宋苏轼《谢吕龙图》之二:“临纸涩訥,情不能宣。”
()寸忱:微薄的心意。明汤显祖《上马映台先生》:“寸忱未将,弟子何为。”
()伏惟:表示希望,愿望。唐韩愈《贺皇帝即位表》:“臣闻昔者尧、舜以吁嗟,君臣相戒,以致至治……伏惟皇帝陛下仪而象之,以永多福。”《花月痕》第十四回:“万里长途,伏维自爱。”
()恤:体恤,怜悯。
()血诚:犹赤诚。谓极其真诚的心意。《宋书·谢晦传》:“去年送女遣儿,闔家俱下,血诚如此,未知所愧。”唐白居易《为宰相让官表》:“此所以重陈手疏,再沥血诚,乞迴此官,别授能者。”
作者:李鑫
编辑:太行小果
图片视频:*围景区
往期导读
人民广场,老城的记忆
山西十大最美草原,晋城有3
纪录片《昆仑丘》(第一集)
晋城“数字*府”云上领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