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强化家风民风建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太 [复制链接]

1#

强化家风民风建设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太白县王家堎镇精神扶贫“三部曲”

编者按: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太白县王家堎镇在脱贫攻坚中,以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引,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精神扶贫全过程,针对贫困群众长期形成、根深蒂固的“精神贫困”“思想贫困”难题,充分挖掘村史文化,大力传承优良传统,不断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注重扶在心上、扶在根上、扶在精神上。

基本情况

王家堎镇位于太白县城西南40公里处,素有褒斜锁钥、栈道咽喉之称。辖3村15个村民小组,人口户人。总面积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4%。主导产业以中药材种植、林特种养和路边经济为主。脱贫攻坚硬仗打响以来,王家堎镇把村史文化、家训传承、村规民约建设作为精神扶贫、思想扶贫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抓手,紧密结合镇情实际,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在全市建成首个户外村史馆,打造富有浓浓乡愁和精神文明支撑的美丽乡村,破解了贫困群众长期存在的“慵懒散”“等靠要”难题,提振了贫困群众艰苦奋斗、摆脱贫困的“精气神”。

做法成效

一是村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王家堎镇中明村依托就势而建的栈道广场,建成了全市首个户外村史馆。村史馆以悬空木栈道构建,集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于一体,分上下两层,上层以木栈道连接而成,80多块传递*建文化、乡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美宣传展板点缀栈道扶栏。拾阶而下,是以镇情简介、历史追溯、实物展示、山歌传唱、文物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户外村史文化长廊。石碑、碾盘等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被保护起来,一排排整齐地摆放着,煤油灯、竹编箩筐、吊罐、手摇绳车、犁铧等古老物件依次悬挂在柱子之间,恍若让人走进“时光隧道”,这条“时光隧道”已然成为记录过去中明村历史、见证艰苦奋斗的“博物馆”,也正是现代中明村留住乡村记忆、决战贫困的“加油站”,更是未来中明村体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纪念馆”。另外,王家堎镇在镇区街道绘制以栈道文化、农耕文化、岭南文化、三国文化为主题的三维立体画66幅,为古道明珠王家堎增添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神秘色彩。将栈道元素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按照“红瓦白墙灰裙装、翘檐廊亭长寿脊、栈道精神放光芒”的总体思路,先后改造独具地域和陕南特色风格民居户。

二是家风家训“传承”优秀传统。王家堎镇把家风家训传承作为健全乡村自治、德治机制的重要举措,促进家风、民风、村风持续向上向善向好,不断汇聚加快脱贫、振兴乡村的强大合力。先后制作家风家训牌62块,建成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广场2处,示范点3个。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印制农村*员“十讲十带头”公约宣传彩页余份,激发基层*员干部纷纷带头承诺,“一个*员、一面旗帜”成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的靓丽风景线。加强“爱心商店”“积分制”管理,量化文明新风,建立积分台账,深化道德激励,崇德向善、热爱集体、奉献公益成为了广大村民的行动自觉。

三是村规民约“约出”悄然巨变。村规民约具有滴水穿石、成风化人的作用。王家堎镇广泛发动群众对原有村规民约进行讨论修订。新的村规民约从细微处着手,以孝道文化、子女教育、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生态保护、习惯养成等为主要内容,融合了自治、德治、法治相关内容,明确什么必须干,什么不能干,违反的如何“处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成为村民的行为规范和约束准则。除此之外,各村红白理事会、院坝议事会坚持经常开展活动,“红黑榜”扬善亮丑,使广大村民思想观念、道德素养悄然发生了巨变,全镇25户子女主动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一举破解了贫困老人户赡养难题,先后涌现出产业发展示范户12户、绿色文明示范户80户、“脱贫先锋”24人、“道德模范”和“公益卫士”30人。

编后语:脱贫攻坚的艰辛过程,实际上也是扶贫对象观念再造的过程。要想改变贫困群众的行动,首先要改变其思想、心理和意念。王家堎镇把脱贫动力创新、培育作为精神扶贫、思想扶贫的首要任务,抓住重塑贫困群众信心信念这一根本和关键,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用文化、传统、道德浸润、丰富了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走出了一条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摆脱贫困之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