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遗故事陕西太白县棉絮画传承人刘小侠 [复制链接]

1#
一团不起眼的棉花,在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棉絮画传承人刘小侠灵巧的手中捻、撕、抽、粘,变成一片片羽翼、一朵朵花瓣、一根根发丝。辅以一个镊子、一把剪刀、一瓶胶水,一幅幅清新隽永的棉絮画作跃然纸上。艰难学艺赋予棉花生命力棉絮画传承人刘小侠的作品。一串串蓝紫色的风铃花,几只飞舞的蜜蜂,一只灰白相间的小猫在风铃花下追着蜜蜂。此情此景让人忍不住驻足屏息观看。这是棉絮画传承人刘小侠的作品之一,如这般传神的作品,挂满了太白县文化馆展览室。一案一笔,一棉一画,“画”出了这位手艺人简朴却不单调的人生。3月27日上午,在太白县文化馆里记者见到了刘小侠。屋外下着小雨,屋内的茶水冒着热气,刘小侠开始讲述她与棉絮画的故事。年,17岁的刘小侠初中毕业后,家人想让她学一门手艺,便将她送到了周至县楼观台旁的一个工艺美术厂当学徒工。在这里她跟随棉絮画制作大师陈步澜学习制作棉絮画。对刘小侠来说,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老师傅们都忙着自己手里的活计,她因为胆怯又不敢上前询问,只能默默站在一旁观看。几天后,她被派到染棉花车间,在这里她学会了染棉花,白天她在师傅旁边看,晚上就拿着废旧棉花自己琢磨,她想自己制作一幅作品,带回家给父母看,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然而中途她回了一趟家,等她几日后返回厂时,厂子已经倒闭关门,此时的她只做了一朵野百合。刘小侠创作的棉絮画。20世纪90年代,太白县组织人员参加“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她为此跑回周至,想从师哥师姐那学点知识,可没想到她却吃了闭门羹,她问师姐孔雀羽毛要怎么做?师姐一句“就那样做”,就结束了这次谈话。回到家,她决定自己研究,一晚上她把棉花扯过来扯过去,来来回回不知道多少遍,终于她琢磨研究做了十几幅画。这些作品在交易会上却并不受欢迎,为了生计,她到处打工,再也没有精力去琢磨这些。直到很多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重新开始作画。年,县上找到她想让她参加“西秦巧娘”手工艺品大赛,比赛要求三小时制作一幅棉絮画。从构图到分解再到制作,三个小时根本不可能,她在家练了无数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比赛当天,她用了2小时45分钟完成了一幅金丝南瓜画,获得了一等奖。这让她备受鼓舞,越来越多的人都想看看用棉花是如何作画的,自此她正式开始了学习制作生涯。倾注心血传承创新再发力当年很多人都会棉絮画技艺,随着时间流逝,专业从事这种技艺的人一度越来越少。刘小侠说,随着国家和有关部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很多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被重新拉回大众视野。棉絮画作品这些大家眼中曾经的老物件,如今已变成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年,太白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启动,刘小侠被选到太白县非遗传习室工作。经过几年的创作,她的工笔棉絮画有了很大的进步。她说:“回过头来看当年的作品,有很多不足之处,花瓣没有深浅变化、明暗对比等等。”为了突破自己的作画风格,让技艺有所突破,她又一次踏上了求学之路。她找到原工艺品厂所在的村庄,辗转找到了曾经的两位师兄,师兄看到她的作品说:“没想到当年你学习时间最短,可手艺却不输任何人。”这次求学帮她打开了写意画的大门。刘小侠创作的人物棉絮画。写意画与工笔画不同,工笔画需要一丝不苟,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写意画则是注重心灵感受、笔随意走,讲究意境。朋友将她邀请进了书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