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回去哪个朝代做文人 [复制链接]

1#

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不同的时代境遇,也逐渐形成群像性的整体特色。盛唐书生多豪迈,两宋文人多情怀;元朝书生竞奇才,明清文人性怅惘。时代越开放,文人们所处的环境也就越宽松,创作的思维也会更跳跃。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古训,引得无数学子从小立志,学而优则仕,一身血气方刚就为报效祖国。“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念,整个社会从上到下的重视,不经意间鼓励着文人墨客的产出。

01盛唐气象

盛唐以前的文人,总觉得少些光芒。即便两汉赋文甲天下、魏晋隐士留其名,比之还是略显不足。韩柳文,迁光史,苏辛词,李杜诗。唐的诗人要么仗剑天涯,仰天大笑;要么悲天悯人,心怀百姓;偶有花间词派,香软酥骨,我见犹怜,却改不了整个时代的风气。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仙太白,从来放荡不羁,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左持剑,右提扇,文武风格随意切换。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既然朝廷无处效力,那就到边关体验生活。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可以同*士共吃穿,与患难,都护铁衣冷难着;可以愿为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盛唐的文人,睥睨天下,浑身散发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凄风冷雨下,草屋里的杜工部尚且自身难保,还在想着光天之下的黎民众生。一人境遇何足挂齿,心中装着的又何止功名利禄。安史之乱前,您也曾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然而一次次人生失意,国家蒙难。漂泊他乡的酸楚,有家难回的孤寂,只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是,盛唐里怎能没有国之大者,只要有希望,漫卷诗书,欢喜欲狂。

02宋元词话

历史进入两宋,重文轻武的国策,让文人的地位空前提高。开国皇帝立下“不杀文人”的古训,造就了宋朝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特殊地位。士人们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亦官亦文的风气,是当时文人的真实写照。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社会的主流是学习为上,书生可以指点江山,凌驾于刀枪之上,那就好好享受时代的无上荣光吧。

两宋录取人数增多,考试限制减少,入仕后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了。瓦子勾栏,蹴鞠杂剧,哪一个都是人生至乐。凡有水井处,皆能歌柳词,词人柳永成为深入平民生活的典型。婉约和豪放两派文风,几乎称霸了整个诗词界。有此盛景,也难怪唐宋八大家,宋人占其六。更有甚者,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朝皇帝,喜欢花鸟虫鱼,胜过江山美人,上行下效,风光无两。

“大哉乾元”的元朝,蒙古人挥舞上帝之鞭,直打得欧亚大陆噤若寒蝉,闻风丧胆。少数民族当*,自是要维持自身优势,提高自身,压抑汉人成为既定国策。尽管深知不能马上得天下,再马上治天下,但是继任的元朝统治者们,还是难逃历史的局限。

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但凡聪慧且明智的人,都得去另辟蹊径。譬如大文豪、大曲艺家关汉卿,譬如画家兼书法家的赵孟,譬如同时在天文学、水利学、官场都能游刃有余的郭守敬,譬如刻画了崔莺莺与张生千年爱情剧的王实甫等。他们在历史的夹缝中找寻成长的空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书写着独特的篇章。

03落日余晖

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明清之际的中国已是人到暮年,思想陈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昏。工商业萌芽的东南织工织匠们,终究不抵根深叶茂的封建堡垒;昙花一现的航海壮举,也只是王朝最后的强弩之末。

文字狱、八股文,尊孔倡儒、毁文禁书。于是万马齐喑究可哀,于是病梅满园无人医。文人们只能眼光向下,符合市井们的审美——通俗小说。在此期间,《三国》、《水浒》、《西游》、《金萍》、《红楼》、《西厢》、《桃花扇》,比比皆是,脍炙人口。大家在传唱的过程中,义务充当起文化的传播者。

然而,谁都知道这是最后的余晖,终将被西方国家以隆隆的炮声震醒。沉睡啊沉睡,不在沉睡中爆发,就在沉睡中灭亡。伴随炮声而来的,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启。书生文人们,只能在新旧两个世界中,首鼠两端,踽踽独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