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温岭为ldquo浙东海上唐诗之路 [复制链接]

1#

关于温岭为“浙东海上唐诗之路”节点之探讨

吴福寿

在浙东唐诗之路的表述中,派生出一支海上唐诗之路,这支路线能让诗人们更便捷更轻松地到达各自的目的地。比如,从苏杭航海过来入曹娥江登陆,便可到越州(今绍兴)会稽山;入甬江登陆,便可到明州(今宁波)四明山;入灵江到台州临海,再顺始丰溪走一段水路,便可到天台山;入瓯江口即到温州。反之亦然。

温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有绵长的文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据不完全统计,终唐一代,大约四十来位诗人为温州写下上百首诗作。[1]来到温州的,初唐有沈佺期和杜审言,盛唐有张子容、孟浩然、魏万、裴虬、李皋,中唐有顾况、路应、陈陶、僧灵澈、张又新,晚唐有方干、罗隐、司空图、吕洞宾等等,这些诗人足以让温州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南翼和瓯江山水诗路的核心。“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虽未亲历其境,李白《与周生宴青溪玉镜潭》有‘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句,杜甫《送裴虬尉永嘉》有‘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故人官就此,绝境兴谁同?’句。”[2]

由于温岭介于台州与温州之间,是台温陆路和海路的必经之地,于是本文尝试探讨温岭是浙东海上唐诗之路南翼的一个重要节点。

有利的地理条件

1.

唐代,海船可直达古温岭腹地

十万年来,我国沿海曾发生三次海进海退的海陆变迁。距今约年前,第三次卷转虫海进达到高潮,今太平和温峤为古海湾的顶端。此后海退开始,到东晋(-)这里仍是“岐海”。所谓岐海,即岛屿棋布,海湾相套,航道曲折的浅海区。故东晋郭璞注《山海经》云:“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据*岩学者卢英卓考,东晋以前,离现在海岸百里以内的山丘,都是岐海中的岛屿,现在温岭和(原——笔者加注)*岩东南乡的平原尚未形成。这一论述与郭璞的《山海经》注是一致的,也是有历史记载支撑的。据《嘉靖太平县志》《嘉庆太平县志》载,崇国寺是晋咸和中(约年),闽僧睹异光发林壑中,插草创建,名普光寺。宋大中祥符元年()重建,改今名。[3]就是说,闽僧航海北上,发现今铁场环翠山林壑中发出异光,于是登陆插草为记,草创了普光寺。可见,东晋时,普光寺是温岭海岸的一个基点,铁场、长屿一带是海中岬角。温峤的楼旗更是海上航标,现在还是台州机场的航标。必须提及的是,闽僧能在古温岭立足,说明古温岭已有人口集聚,早的如东瓯国的建立,晋代有王氏迁入楼旗峰下繁衍生息等等。据王英础先生考,唐代没有水闸,到宋淳熙间(-)牧屿还没有水闸,咸水直达西部平原。又据城北街道《石粘横塘吴氏房谱》载,现存有元代横塘水闸遗址,说明元代石粘横塘及横塘闸离海不远。那么,逆推到唐代,海岸线则更在内里,今温岭平原地区大部分还是岐海海底。这大大方便了海船直航到古代温岭腹地。■温岭地形图(图源:网络)根据《温岭地形图》(见上图),大致在S(泽楚公路)西侧有一个朝北开口的“W”形盆地,是温岭老海相水网平原地区地势相对最低的区块;此地又属于金清港水系,因而“金清港在麻车桥以上的水网地区,汇合上游的有月河(东支称石粘河)、西月河(下游称横峰河)、大溪(下游称潘郎河)、翁岙溪(下游称江洋河)和月河下段(称牧屿港)等五支流”。[4]那么,上溯到唐代,这“W”形盆地更是水网密集的区块,古金清港也已形成,还有大面积的潟湖遗存,例如,今市区的横湖、九龙汇,温峤镇曾有的东湖、中湖、西湖,大溪镇曾有的南湖、北湖。这为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条件,航道可达温峤、大溪等地的山麓。其实现在也可到达温峤和大溪。

2.

盘山古道与温峤岭界分而又连接两州

盘山古道(盘山岭)

盘山古道,又叫盘山岭,开辟于唐高宗上元二年(),与温州置州同年。它连接着乐清大荆镇与温岭的大溪镇,全长约0米。古道走过了唐朝百姓,也走过了唐朝诗人;走过了南宋状元王十朋而留有《盘山》诗:“一岭迢迢十里赊,行人终日踏烟霞。青山遮莫盘千匝,归梦何曾不到家。”走过了三游雁荡而两写盘山岭的徐霞客。

温峤岭

再读《温岭地形图》“温峤镇”标识处,越过温峤岭就是江厦接乐清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厦还是港口,现在成了陆地,唐时无疑是海,对面就是乐清、温州。年9月,发生了*阀混战的“江浙战争”,朱自清从宁波乘轮船到海门(今台州市椒江区),转内河航船到温峤,越过温峤岭到江厦再转乘轮船到温州才接上家眷回甬。他走的路线是:宁波——海门——(内河)——温峤——温峤岭——江厦——(乐清湾)——温州。今天,我们看温峤岭,只是温岭境内一条小小的山岭,但它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之峤南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及晋安之罗江,凡五县,立永嘉郡,属扬州,治永宁,峤南即今温州。[5]这是温州地区最早由东晋王朝官方划定的独立建制。唐上元二年(),分括州置温州,以在温峤岭(在今温岭市西)南得名。[6]一条小小的山岭却界分了临海郡和永嘉郡、温州和台州,又成了温州命名的出处。温峤岭是载入史册的。

3.

海上航道

现在读温岭地图,温岭就是个半岛,还是浙江三大半岛之一。如果航海温州,必须绕石塘外海和玉环外海才能抵达。上文已述,唐代温*平原还未形成,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岐海中,不必说石塘连松门都孤悬海中,因而到乐清、温州的航道要比现在大大缩短。因此,浙东海上唐诗之路也可从苏杭或越州、明州、台州直航温州,但选此路线的可能不多。

唐代诗人过温岭之分析

在浙东海上唐诗之路中,有利的地理条件让诗人们通过古温岭往来台温,事实上也有许多诗人这样做了,但目前尚未发现他们留有记录或诗作,因而笔者只能根据有关历史资料作合理的分析。

沈佺期(约-)

襄州内*(今安阳市内*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唐中宗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变”,逼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复辟唐朝。沈佺期因曾与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到遥远的越南,至景龙元年()遇赦,任为台州录事参*,经温州乐清赴台州。[7]留有《乐城白鹤寺》诗:“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潮声应法鼓,雨气湿天香。树接前山暗,溪承瀑水凉。无言谪居远,清净得空王。”[8]

杜审言(约-)(杜甫祖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与沈佺期一样,也因曾与张易之兄弟交往,唐中宗神龙元年(),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也就是今天越南河西省的青威县、国威县),后遇赦而回,过温州游历青田石门山作了《度石门山》诗:“石门千仞断,迸水落遥空。道束悬崖半,桥欹绝涧中。仰攀人屡息,直下骑才通。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开塞随行变,高深触望同。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风。坚贞深不惮,险涩谅难穷。有异登临赏,徒为造化功。”然后到雁荡山大龙湫题名,于是雁荡大龙湫之下巨石上,有“杜审言来此”石刻[9]。■雁荡山大龙湫“杜审言来此”石刻,现剩“审言来”三字。见《雁荡山摩崖碑刻》笔者分析:一、沈佺期、杜审言两人有着相同的遭际,都同年流放越南又同年遇赦,结伴来到了温州,也同游雁荡。因沈佺期遇赦后“任为台州录事参*,经温州乐清赴台州”,不管他走哪条路线,都必须经过古温岭。二、杜审言则是陪同沈佺期到台州赴任,然后返家,也该到过古温岭。

张子容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开元元年()进士,任乐成县尉,作诗多首。孟浩然来访,多有唱和。笔者分析:一、张子容,襄州襄阳人,他到乐清赴任有多条路线可走,其中可走汉水—长江—海上唐诗之路——古温岭——乐清。二、明成化十二年()以前,今温岭江厦、坞根、青屿、沙山,松门、石塘及玉环、洞头都属乐清,作为乐清县尉,他该巡视过这些地方;作为永嘉郡的界岭,又是温州的命名出处,出于对历史的缅怀,他可能登过温峤岭。三、他任满回乡,走的应是老友孟浩然走了的海上唐诗之路。

●.

孟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开元十八年()冬,自越州(今绍兴)浮海往乐成(今乐清市),除夕,在乐成尉张子容家诗酒唱和。自冬至次年暮春,孟浩然一直在温州,作诗九首。笔者分析:孟浩然从越州浮海而来,浮海而去,走的是海上唐诗之路,且都经过古温岭。这在拙文《孟浩然温州行迹考》中有考证。

●.

魏万

尝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李白挚友和崇拜者。追踪李白游迹,几千里而不遇,便乘兴游了台州、绍兴,再浮海到温州(永嘉),然后沿瓯江游了青田、缙云、丽水、金华、桐庐等名胜而返。玄宗天宝十三年(年)于广陵(今扬州)与李白相见。李白在送魏万归隐故乡王屋山的惜别之时,“因述其行而赠是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笔者分析:魏万从越州(今绍兴)起航,走浙东唐诗之路经古温岭到温州,然后沿瓯江到青田、缙云、金华、桐庐,再顺富春江到杭州。(笔者在《李白神游温州历海峤》中有述)

●.

顾况(约-约)

苏州海盐县(今浙江省海盐县)人。至德二年()进士及第。肃宗乾元间(-)(一说广德、永泰年间(-年))来台州任首任新亭盐监(设今椒北*礁),留有《临海所居》诗:“此是昔年征战地,曾经永日绝人行。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代宗大历六年至九年(-)任江南盐铁转运使属吏,在永嘉操办盐务。撰有《仙游记》《释祀篇》《祭裴尚书文》等。赋《江边即事》诗:“东瓯传旧俗,风月江边好。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10]笔者分析:顾况从台州新亭盐监转任江南盐铁转运使属吏,在永嘉操办盐务,其必定经古温岭到温州。

结语

温岭以特有的地理位置开辟了三条通道,从而沟通了台温两州,得以让他们在海上唐诗之路中比较便捷地往返,也让后人朱自清履迹唐人从宁波来到温州。其中温峤岭是最便捷最成熟的通道,也应是诗人们的首选。温岭确实未留有唐代诗人的记录与诗篇,但沈佺期、杜审言、张子容、孟浩然、魏万、顾况等的活动轨迹又证明了他们确实经过或到过温岭。历史的模糊正可激发当代人探赜索隐的热情而给以厘清,让我们努力吧!■写于年11月17日

参考资料

1

南航:《千年前的雁山瓯水,引来多少行吟神游——唐诗里的温州》温州日报瓯网年9月22日

2

王瓒蔡芳编纂:《弘治温州府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3月第1版

3

胡珠生著:《温州古代史》中国文史出版社年11月北京第1版

注释

1

南航:《千年前的雁山瓯水,引来多少行吟神游——唐诗里的温州》温州日报瓯网年9月22日

2

胡珠生:《温州古代史》P中国文史出版社年11月北京第1版

3

温岭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太平县古志三种》P、P中华书局年10月第1版

4

温岭县志编纂委员会:《温岭县志》P64浙江人民出版社年4月第1版

5

王瓒蔡芳编纂:《弘治温州府志》P2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3月第1版

6

《辞海》(年版缩印本)“温州”条P上海辞书出版社年1月第1版

7

南航:《千年前的雁山瓯水,引来多少行吟神游——唐诗里的温州》温州日报瓯网年9月22日

8

胡珠生《温州古代史》P中国文史出版社年11月北京第一版

9

南航:《千年前的雁山瓯水,引来多少行吟神游——唐诗里的温州》温州日报瓯网年9月22日

明·胡汝宁《重编万历雁荡山志》云,明代安徽歙县人王献芝为清*御史,按部来温州,与乐清瑶岙人朱谏同游雁荡大龙湫。王献芝在游记中载:“近崖有潭。潭之畔,乱石累累。石上有题‘杜审言来此’字。”)

10

南航:《千年前的雁山瓯水,引来多少行吟神游——唐诗里的温州》温州日报瓯网年9月22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