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四圣试禅心,谁才是被试的那个人
TUhjnbcbe - 2024/7/4 5:22:00

“四圣试禅心”,观音菩萨要考验的目标是谁?

可以肯定地说,并非猪八戒,更不是孙悟空和沙和尚,而是那位“有德还无俗”的圣僧唐长老。

而猪八戒只是误打误撞,强行闯进了观音菩萨和黎山老母四圣精心布置的温柔陷阱。四圣见事已至此,恰好借对猪八戒的一番惩戒,也对唐僧进行了一次旁敲侧击式的警告。

为什么会有如此结论?答案尽在下文。

孙悟空的“禅心”不用试

当年的孙悟空从花果山美猴王做起,先后与兽虫、凡人、妖魔和神仙都有过密切接触,后来逐渐变得不可一世、胆大欺天,被佛祖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他天资聪颖,一心要求长生、得正果,并且已经有了悔罪归正之心,情愿皈依佛门,就只是脾气暴烈了一些。至于红尘诱惑对他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观音菩萨对他的猴品还是相当放心的,并且对他也是格外关爱的,这一点在之后的西游路上有很多例证。

观音菩萨让孙悟空加入取经队伍,就是让他降妖除魔、保护唐僧的。所谓禅心,观音菩萨并没有对他有过高的期望。

猪八戒的“禅心”不用试

猪八戒也是在红尘中开始修行,后来功德圆满,得以飞升上天,并被封了掌管天河八万兵的天蓬元帅要职。

猪八戒虽修成天仙,但是他修行的道门应该是不避女色的,所以他一直色心未泯,居然在王母蟠桃会上喝醉了酒,然后闯入广寒宫调戏嫦娥仙子,差点被玉帝杀死,最终在太白金星说情下被打落凡间投了猪胎。

即使如此教训,八戒仍然死性不改,更加贪恋红尘,在做猪妖期间还先后寻了卵二姐、高翠兰做老婆。

观音菩萨劝他皈依的时候,也只是说能让他混个正果脱离灾瘴,有个能吃饱饭的地方。

在唐僧三个徒弟中,八戒是最不情愿往西天取经的,而又有如此恶劣的贪色前科,四圣根本没必要来试他的“禅心”,因为试了也是白试。

沙僧的“禅心”不用试

沙僧本来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能经常在玉帝眼前晃悠的,即使不是美男子估计形象也差不了多少。

只是因在蟠桃会上,沙僧失手打碎了玻璃盏,就这么一点小错,差点就被砍了头。多亏赤脚大仙说情,玉帝饶了他死罪,却把他毁了容然后贬到了流沙河受苦。这还不算,还用飞剑来每七天一次往他胸膛上穿刺百十来回。

沙僧真是又冤又恼又无奈,恰在这时候遇到观音菩萨劝他皈依,一心要脱离苦海官复原职的他,又怎么会生出二心来?

所以,在唐僧问他留下入赘的时候,他才会那么激动的说:“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也有人用阴谋论来解释,说沙僧是玉帝或者老君等借苦肉计派来的卧底,如果那样的话,重任在肩的沙僧更不会起异心了。

总之,关于悟空、八戒、沙僧的禅心,根本不用试。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都是半路出家,对于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佛教理论学习、只是刚刚进门、仅有了一个皈依仪式的他们来说,所谓“禅心”,他们几乎连这个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这样大费周折的考验,纯粹是浪费资源。

唐僧是取经大业成功的关键

取经之事非同小可,灵山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促成此事,势必要“一取成功”。

但是取经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是唐僧这个打着旗号的“主帅”。

如来佛祖为什么要安排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取经活动?

其一是要打通佛教东传的通道;

其二是要度他的弟子金蝉子成佛;

其三是顺便收几个法力高强的来充实佛家队伍。

而要做到这三点,就要让唐僧一路跋山涉水从大唐走到灵山来,然后让各路势力前来争夺唐僧肉,最终让唐僧历尽千辛万苦成功成佛。

所以,孙悟空三人还都好说,唐僧绝不能有任何闪失。他的肉再好吃也不能让任何人叨一口。而这还在其次,毕竟明着除了悟空三人,暗中还有六丁六甲四值功曹那些人贴身保护。

更关键的是唐僧的思想不能有任何动摇。他是取经扛旗人,他一动摇,人心就散了,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到那时,观音菩萨再有通天本领也是回天乏力,取经也就宣告失败,成了灵山一场笑话。

为什么要试唐僧

那么,唐僧是“得道高僧”,“佛法高深”,为什么还要试他的禅心呢?

曾经有一首很火的流行歌曲,叫做《女人是老虎》,歌词大意是:

老和尚在小和尚下山化斋前,吓唬自幼上山修行的小和尚:女人是老虎,会吃人的,见到一定要离远一点。

结果呢,小和尚下山转了一圈回来说:“不对啊师傅,您说的这老虎不但不吃人,却很可爱呢”。老和尚严肃地说:“这样的老虎更厉害!”小和尚这才害怕:“哎呀师傅坏醋了,这老虎已经跑到我心里来了。”

经历过红尘历练的老和尚,自然是知道红尘诱惑对佛门弟子的杀伤力,所以才苦口婆心教导小和尚:见到美女要躲得远远的。

但是从没有经历过世面的小和尚,即使他把佛经背的再熟,又怎么会明白其中利害?

他也只能是对“女人是老虎、会吃人、很可怕”有一个概念上的了解,但终归不知道这“女人”为什么是老虎、她又怎么“吃人”、到底“可怕”在什么地方。

四圣试禅心中,这唐三藏法师正像歌词中的小和尚。而黎山老母和观音菩萨四人,则扮演了一回对小和尚不放心、尾随考验禅心的老和尚。

“四圣试禅心”的启示

唐僧历经十世轮回,又都是自幼修行、“一点元阳未破”,虽然他对于佛法经文能够熟记于心,但是他对于其中的精要之处却只能有一个理论层面的理解。

因为他并没有经历过红尘世故的苦难磨练,没有经历过痛彻心扉的绝望,所以他远不能真正达到彻悟的境界。

正因为如此,面对黎山老母的言语诱惑,唐僧才会显得那么局促和紧张,并且差一点就“从了”。

就像是战国时候的赵括、三国时候的马谡,虽然熟读兵书战策,讲起排兵布阵来头头是道,但是没有经历过战场血与火的洗礼,真正临场对敌,却少随机应变的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战争局势,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最终以惨败收场。

所以,教科书上的理论即使再科学再正确,也要结合实际来加以融会贯通,通过实践来验证过的知识,才能让人真正理解并武装自己。

而就像最近看到的关于删减语文教科书课文的讨论,真不知道我们那些高高在上的教育专家们,到底要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像这样放在保育箱无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以后走入社会会是怎样的情形。

唐僧内心正在激烈挣扎、禅心大动之际,猪八戒“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牺牲”避免了唐僧的出丑。黎山老母最后的简帖“圣僧有德还无俗”、“从此静心须改过”,其实正是在警示唐僧。

第二天见到简帖和八戒后的唐僧,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暗叫:好险!

#孙悟空#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圣试禅心,谁才是被试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