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济医与时偕行
——济宁医学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儒风海韵,传杏林美誉,谱就锦绣华章;
大爱无疆,担济世使命,践行医者仁心。
钟灵毓秀,与时代偕行,培育博学英才;
追求卓越,绘梦想蓝图,书写强校新篇。
她就是植根于儒家圣地、成长于运河之畔、绽放于黄海之滨的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济宁医学院。
奋进·风雨七十载铿锵前行
年,济宁医学院迎来七十华诞。
七十载栉风沐雨。济宁医学院始终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相偕行。学校创建于年,始称山东省济宁医士学校,七秩春秋,九易其名,从建校戴庄到扎根任城,从太白湖畔到黄海之滨,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医学教育为主体,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济宁太白湖校区、任城校区和日照校区,与济宁国家高新区共建教学科技园的现代化医科院校。
七十载弦歌不辍。济宁医学院始终坚持“为国家育人才、为大众谋健康”的办学宗旨,秉承“明德、仁爱、博学、至善”的校训,弘扬“求精、求是”的校风,形成“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学而不厌”的学风,明确“三区一园”办学格局和“一体两翼、强龙头”办学定位,提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的奋斗目标,致力于培养“品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应用型人才。七十载岁月流金。济宁医学院始终坚持“启智润心铸大爱、守正创新育英才”的育人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作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和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以有效期6年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年认证有效期获批延长至10年。七十载风华正茂。济宁医学院始终砥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弘扬大爱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党建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实施开放办学,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全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旗帜·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济宁医学院年工作暨“岗位胜任力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为全校教职员工提振了精神、鼓舞了士气。全校上下决定同心协力、凝心聚力,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进姿态,按照“创新引领、重点突破、特色发展、全面提升”的工作基调,强化一流意识,狠抓作风建设,突出创新引领,营造优良生态,筑牢安全防线,奋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坚持党建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坚持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以高质量党建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夯基固本,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学校党委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加强理论武装,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力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学校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近年来,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性教育,依托作风建设年、岗位胜任力提升年、师德师风建设月等工作主题,广泛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研讨,在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队伍中开展头脑风暴;先后组织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等开展教育培训,不断引导党务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转变工作观念、理清工作思路、融入发展大局。深入组织开展示范过硬党支部创建、“一学院一品牌、一支部一亮点”党建品牌创建、党支部评星定级等活动,涌现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打造了“党建查房”“学习读书会”等一批党建特色品牌。同频共振,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推行“多融双促”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与学校重点工作相融合,与人才强校战略相融合,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相融合,与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相融合,与对外开放办学相融合,实现党建和业务“双促进”。围绕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德师风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服务、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等,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建立党员先锋岗,设立党员示范区,坚持将支部建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一线,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部是“双带头人”,学生党支部书记个个是标兵骨干,广大教师党员在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实现教学科研成果突破、争当“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广大学生党员在争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评定、学科专业竞赛、先进典型评选等方面努力走在前、作表率。近年来,涌现出“山东省教学名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党员典型,以青年党员为主力的法医学教师团队、精神医学教学团队先后获评“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党建引领,以目标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校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学校逐步健全完善了全链条、闭环式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紧盯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及时调整党建考核评价指标,将党建工作考核更好地嵌入部门考核和二级学院综合考核,以考核倒逼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工作,真正用考核的办法推动基层党组织切实把责任扛起来,把工作抓起来,把质量提起来。近年来,在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18个;获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等10个;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门,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山东省精品课程等34门;临床医学学科保持ESI全球排名前1%;获评省高水平培育学科1个、省级青年创新团队9个,立项建设省级培育科研创新团队18个;现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科研平台1个,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个,山东省出生缺陷研究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精神疾病诊治与行为干预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6个。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山东省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神经科学学会和山东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挂靠学校,《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连续21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扩展影响因子均保持在1.0以上。育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
在济宁医学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促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上,大家热烈讨论,一致认为,要把握新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找准差距,狠抓落实;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济宁医学院坚持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遵循,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一流目标、聚焦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以本为本”,实现“四个回归”,进一步夯实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健全机制,优化育人顶层设计学校党委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构建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强化目标管理、督导考核,落实育人目标责任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先后制定或修订深化“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等;明确各部门、单位育人职责,实施学生成长“导航计划”,构建“十大育人”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各项育人体制机制。思想引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聚焦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凝聚力,多措并举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学生“抬头率”。积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举办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参与度;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医学类专业医德教育的要求,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金课”;结合课程内容和教育目标,设计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连续举办11届“思政杯辩论赛”;引导学生深度融入、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聚焦学科思政、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教师思政、学生思政“五个思政”,深化课程思政“五融五促”,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全力打造课程思政生态圈。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引领,打通育人环节,构建学校—院系—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六位一体”联动机制,构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的“大思政”格局。突出医学教育特色,组织开展人体解剖绘图比赛、衍纸艺术与人体结构设计大赛、“创意组胚”学习技能拓展大赛、中医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所有课程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教研协同,激发师生创新活力
学校坚持打造“微山湖”品牌学术论坛,主办(承办)第五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第二届中国精神医学教育大会、“微山湖”神经科学高端论坛等学术会议,连续举办5届法医学高峰论坛,积极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近年来,获批国家基金余项、省部级课题余项。获省级、厅级奖励余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SCI、SSCI论文余篇。学校牵头制定省级标准5项,技术交易额0余万元。近5年,与全国60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和专业共建,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项,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省级项,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坊16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个,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励项,实用新型专利7部,外观设计专利6部,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多措并举,创新发展医学教育
学校积极贯彻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和“新医科”建设要求,主动布局新医科专业,加快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先后设置精神医学、儿科学、老年医学、全科医学、超声医学、心电医学、重症护理学等专业(方向),培养社会急需医学人才。在专业素质教育方面,以实验技能操作、PBL教学、专业技能训练、沟通交流能力为基础,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能力)培养。利用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和标准化病人,结合见习和实习,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坚持实验操作考核、专业基本技能考核、出科技能考核和毕业综合技能考核(OSCE)4项考核制度。实施《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教育计划2.0》,连续10年组建“圣地卓越医师班”,成立“圣地卓越护士班”,积极探索开展器官系统化教学改革,完成“人体系统与功能”“人体系统与疾病”等16门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横向和纵向整合,开发PBL课程学时,编写PBL案例21个,整合式教材9部,建立临床教学案例资源库,实施案例教学和PBL教学,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传承·凝聚济医“大爱精神”
“济医给我的最大财富是明大德、守公德、树医德,是对真善美的执着信仰和由衷热爱。在济医,每一次讲授都是一次教育,每一堂讨论都是一次提高,每一次体验都是一次升华。我变得更加阳光、自信、有责任感,深刻体会到了济医‘大爱精神’的内涵,学会了分析与思考,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学会了理解与包容,学会了不断超越自我。”一名届毕业生说。大医精诚,当以“仁爱”为本。济宁医学院植根于孔孟之乡,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科学地继承和弘扬儒家“仁爱”思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丰富德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内涵,凝练教育特色,打造文化品牌,逐渐形成了以“大爱”为特色的济医文化,塑造济医学子“怀仁德、明哲理、有爱心、乐奉献”的道德品格。润物无声,全方位塑造“大爱精神”
学校将“上善若水”的品格和“大爱无疆”的情怀融入教学实践中,着力构建富有地域文化和医学人文特色的“仁爱”教育体系。建立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实施医学人文教育大纲,开设医学人文课程40余门,出版《让爱为生命护航》《行为医学》《诚信修养概论》等特色教材,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余门。坚持校园景观的文化表达,在校园内设立孔子、医学名家、教育大师雕塑和医学生誓言碑,建设“孔子园”“孟子园”文化长廊,以儒家文化代表和医学家名字命名道路,建设了生命科学馆、药用植物园等特色教育基地,将医学专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有机融合,将“大爱”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师生在优美、优雅的环境中受到“大爱”精神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知行合一,沉浸式体验“大爱精神”
将学校周边的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尼山儒学圣境、孔府、孔庙、孟府、台儿庄战役纪念馆、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王杰纪念馆等作为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坚持“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理念,定期带领学生深入考察、实地教学,让大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汲取深层次的精神食粮。建立“课程教学、艺术实践、校园文化、环境熏陶”美育工作体系,积极推动劳动教育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医学专业实践和社会公益实践。在爱眼日、助残日等节点,开设体验黑暗、体验无语、残障帮扶、爱心救助等实践教学课程,培育医学生的“大爱”情怀。文化传承,创新性发展“大爱精神”
学校将第二课堂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延伸,举办“大爱”主题系列活动。依托国学教育示范基地、省高校“孔子学堂”建设单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基地等,打造大爱讲堂、孔子学堂、济医青年论坛、大爱济医·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人文教育平台。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大学生合唱节、儒家经典诵读和演说等品牌活动。充分挖掘体育教学资源,打造中医功法八段锦、中医养生与太极拳、健身气功·大舞、健身气功·易筋经等一校多品“体医融合”特色品牌。多年来,广大学生在济医精神的熏陶下,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济世·以“仁爱”之心服务社会发展
“在援鄂抗疫的两个月,我流过汗水,压伤过鼻梁,严密防护也会有呼吸困难,但这些经历都是我一生的财富,因为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能为人民做点儿事情,我感到无比光荣。我只是4万余援鄂大军中的一员,我只是去做了我应该做且力所能及的事情。牢记初心,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正是一名党员医生的职责和使命。”医院援鄂医生说。
学校明确“立足区域、面向山东、部分优势学科专业辐射全国,为国家及区域医药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的发展定位,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发展思路,坚持“融入地方、同频共振、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学校优势资源,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增强创新发展动能,着力搭建政府部门主导,学校、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合作共赢的发展平台,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实现学校和地方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社会实践,引导广大青年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学校广泛开展暑期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和“希望小屋”爱心帮扶、“春晖医疗”、“春蕾助教”、无偿献血、赛事服务等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让青年学生在知行合一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两次被山东省团组织评为“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社会化募集先进单位。近5年,组织各类“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余支,参与学生3万余人次,学校连年获评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学校在“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中获评“表现突出单位”,在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成果遴选活动中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大爱附院,用心呵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指导基层于一体的医院,已形成“一院两区”发展格局。医院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走出了具有济医附院特色的精细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全国临医院。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附院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宗旨,以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保障鲁西南地区多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充分发挥区域内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医联体单位覆盖全国医院,推动了受援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医院弘扬“大爱无疆”服务品牌,始终坚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近三年,0余名职工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积极投身武汉、上海、郑州、青岛、西藏等地的抗疫工作中,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医医院绩效考核中以优异医院前7%。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司法鉴定,用公正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学校司法鉴定中心作为山东省医学类高等院校首所法医类全领域司法鉴定机构,在全省法医司法鉴定领域起到领军作用,成为山东省的标杆鉴定机构和优秀综合鉴定平台。作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入驻全国法律服务网和济宁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全省公检法司和个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鉴定技术服务4万余次;对困难人员开展精准援助服务千余次,司法援助减免案件余件。作为山东省法学院校法治人才培训基地和省法医规范化培训基地,举办了多期司法鉴定专项培训班,与公安部门、司法部门、省公检法系统及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坚持“早现场、多现场、反复现场”的教育理论,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法医人才。在全国“为烈士寻亲,让思念发光”活动中,中心攻克了埋葬70余年烈士遗骸DNA降解严重的技术难关,成功确定了一位烈士身份,让无名烈士不再无名,为烈士认亲比对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路线和数据支撑。桃李芬芳,用心用情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载自强不息。建校以来,济宁医学院已培养了9万余名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践行“大爱济医”精神,倾洒爱心、救护生命、播撒希望、服务人民,打造了济医人“下得去、用得住、干得好”的口碑。他们当中既有专业领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业内知名的学者专家,也有躬身基层、服务乡村的“全国最美乡村医生”,既有在临床一线耕耘多年的医护人员,支援边疆、传递大爱的白衣战士,也有奋斗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业务骨干。广大校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辛勤耕耘,为祖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创造了辉煌业绩,作出了很大贡献,成为济医的一张张亮丽名片和宝贵财富。脚踏厚重的齐鲁大地,沐浴千年的儒风海韵。站在新的起点上,济宁医学院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执着的努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应用型现代医药科技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为高等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宣传部编辑
初璇李慧琳
责编
龙韦
初审
王英霖
终审
苗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