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历史的雨水却没有淋透李白的灵魂,李白带着无畏诗篇把真实的自己泡进了历史长河,如茗如茶,任人品尝。李白是放荡不羁的浪漫使者,亦是痛饮狂歌的人间狂客,眼看四海之内皆空,耳听八荒之外皆芜,在太白的字典里,从没有“平凡”二字。
李白恃才傲物、豪放霸气的形象深深印进了脑海里,因此我们幻想他一定是位风流倜傥、威猛帅气的文艺范儿男神。这样的男神可以狂,可以浪漫,甚至可以放纵于酒阁红楼,但你是否想象过他温柔如水的样子?对不起,诗仙就是诗仙,李白虽然平时看似大大咧咧、不修边幅,可当他温柔起来,千年来无一人堪称对手。
李白少年时云游天下,遍访名人雅士,同时也尝尽了各地的风花雪月,与众多美女传出过风流韵事;当李白待诏翰林时期,又被长安满目的灯红酒绿所吸引,也关照过不少青女歌姬,写下不少美艳之作。后来,由于朝廷权贵谗毁,李白被迫离开长安,离开了魂牵梦萦的繁华之地。当李白回忆起红尘过往,心中难掩失落,情绪爆发写下了这一首最美的爱情诗。
《长相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唐宋文人多喜欢以女性的口吻去写相思诗词,这是因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更容易产生缠绵缱绻的诗意,更具感染力。所以这首诗中,李白化身为闺中怨妇,向远方的离人寄去了最深切的相思。显然,此诗是有所指的,李白真正所长久思念的,应是那些美好又带着一丝艳丽的回忆。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这一句极有清寂迷蒙之意境,暮色低沉,烟雾缭绕,明月照人,给人一种深深的压抑感,为全诗奠定下了悲凉的基调。同时,这一句也反映出了思妇的状态,这些景象都来源于她的眼睛,由于她牵肠挂肚的愁思,竟给她所观察到的一切都染上了忧郁的色彩,以致于愁上加愁、愁更愁,故而才使她辗转难眠。
需要注意的是,“月”这种意象高频次出现于太白诗中,而多以褒义形象出现,要么是“举杯邀明月”,要么是“停杯一问之”。而在此处,李白为了表现思妇的心境,竟把月亮描述成了不解风情的存在,人家已经那么寂寞,它还直愣愣地把光倾泻下来,搅得人心绪不宁。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句引用了三个典故:琴瑟和鸣,凤凰,鸳鸯。此三者都是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美满幸福的象征,只可惜如今二人两地相隔,就如同是琴瑟独鸣,凤凰落单,鸳鸯拆散。李白以美好的词汇反衬离别之苦,其意更深,其情更伤。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此情此曲,思妇的情真意切,可惜无人能传达给丈夫相知,只希望春风能够知趣,替我寄到夫君手里。
“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这一句不仅是千古名句,在唐代时就已传遍天下,曾经那眉目传情的双眸,如今却成了止不住的泪泉,这一前一后的显著对比,更加刻画出思妇的相思之深之苦。这一极度夸张和奇特想象,使该诗的艺术气息更加浓厚而深入人心,也正因为此句,这首诗才变得不可被超越。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假若君不信妾身曾经多么痛苦,那就请你回来明镜里看看我憔悴的容颜!这一句有两层含义:其一,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念催人老,但她并不害怕被丈夫看到自己的不堪,她只是希望夫君能够早些归来。
其二,思妇的青春年华还没有被夫君好好享受就沦落至衰老,这是最不可被饶恕的浪费,也是一个女人最痛苦的事情。所以思妇才如此潸然动情,无论如何也要唤回丈夫,甚至幼稚地想托春风带话,已是病急乱投医。
这首诗完美体现了李白的侠骨柔情,缠绵悱恻,情真意切,堪称绝丽。这首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成为中间最为经典的一首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