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到十一点半,雨快停了,我和张君背起包,准备继续上路。有几个人想要和我们一起走,但刚出了门,看到外边的风雨,又躲进了屋里,最终只有那个曾三次冲上好汉坡,又折返的小伙子小黄跟在了我们身后,一起向山上走去。
好汉坡是一个几百米高的缓坡,虽然并不陡峭,想要爬上去却不容易。记得以前,有许多人来到这里后,爬到一半,就喘不过气来,转身下山。
我们向着山上爬去,雨时大时小,打在雨衣上沙沙作响。大风吹来,似乎连人都要掀起。我们艰难地,一步步地往上爬。走到半坡一个亭子里,坐下休息。
这个亭子我当年第一次来太白山时就看到过,多年过去了,不知历经了多少风雨,仍屹立不倒。
休息了一会后,我们又继续往上爬。
半小时后,爬过了好汉坡,到山的另一面。
此时可能是背风的缘故吧,风终于小了,雨也完全停了,我们脱掉了雨衣,装进了背包里。
这时,只见身后远远地出现了一群人,时走时停,一直跟着我们。看他们身上的雨衣,又不像是在大文公庙一起避雨的那帮家伙。
我们停了下来,等着他们走近,这才发现都是些五六十岁的老人。问了下,原来他们都是眉县的,上太白山烧香,顺便想去看看大爷海和拔仙台。于是一路同行。
从文公庙到大爷海的路好走一点,约有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大爷海。
不过,虽然雨停了,大爷海仍被大雾笼罩,无法一窥全貌。而海后面的拔仙台更是连影子都看不到。
记得有一年来到大爷海,整个湖面全上冻了,呈现出灰蓝色。而今天的湖水倒是无比澄澈。
老人们看到大爷海的波涛汹涌,一望无际,也乐坏了,站成一排,让我帮忙照相。
一路走来,水快喝完了。而大爷海的水甘甜可口,是上好的水源,我们每人灌满几大瓶,塞进了包里。
在湖边玩耍了一会,在老人们的请求下,我再次作为向导,带着他们向着拔仙台爬去。
没走多远,刚到一个陡坡时,几个老人可能感觉爬不动了吧,转身折返。他们这一走,其他的老人也纷纷转身往回走。唯有我们三人,仍沿着乱石路,向着拔仙台方向走去。我们的想法是,先上拔仙台,然后前往二爷海方向,从厚畛子下山。
一路行去,越走越远,终于看到有一个路牌,一面指向二爷海方向,另一面指向大爷海。那拔仙台怎么走呢?我们摸索了半天,仍没找到路。
不管走哪条路,只要爬上山顶,必然会到拔仙台,我们一商量,也不管眼前没有路,踩着石海一步步向上攀登。
有几次想要放弃,又想,说不定快到了呢。
终于,我们爬到了石海尽头,那里开始出现了绿色的草坪,继续爬,眼前豁然开阔,原来是一片平坦的山梁。
远远望去,前方几百米外,有一座石头垒成的,城堡一样的建筑物,那就是传说中的拔仙台吧?来过太白山几次,第一次登上拔仙台,真是激动。
此时云雾已散去,艳阳高照,微风暖暖。向着山下望去,底下有两个小湖彼此相连,湖水呈现出深蓝色,如同镶嵌在这高山上的两颗明珠。那就是二爷海和三爷海吧?小黄问。
可能是吧,我答。记得去年同样是一个下雨天,来到二爷海边时就迷路了,差点回不去。当时并不知道三爷海原来和二爷海离得这么近,彼此毗邻。
不过,此时顾不上这几个湖了,另两个伙伴已向着拔仙台奔去。我急忙去追,一脚踩在一个土坑里,崴得可疼了。但我最终还是走过去,爬上了拔仙台。
站在那个高台上四处眺望,只见群山、白云都在身下,似乎伸手可以触摸到蓝天。这种云阔天空的空旷感,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感觉不到的。
听说姜太公当年曾在这里封神,是真的吗?小黄问。
也许有吧,我答。即使这故事是杜撰的,但如此雄伟、瑰丽、神奇的太白山,不就是神仙洞府吗?
在拔仙台流连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四点多,这才想起了下山。但因为耽搁了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在后来的路上,我们倍感艰辛,差点露宿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