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从古到今那便是苏轼莫属了。从诗词书画上评比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苏轼在文学上的造就令人折服甚至是欧阳修都对他赞赏有加。
年近代国学大师25岁时的王国维,执教江苏师范大学时,这样评价苏东坡的,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在他眼里苏轼诗可以与李白媲美的。所以说,没有伟岸的人格,想写伟大的作品,从来就不可能。
可悲的是苏东坡的官运的确比不上他的文学才华那样灿烂。元丰3年的“乌台诗案”王安石推行新法的过程中,他被作为守旧派打压,这也是大家常说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苏东坡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九死一生,险些性命不保。
流放黄州,是苏东坡一生的最低谷,潦倒的生活乃至使他的笔风为之一变。实际上,这样大起大落的经历,反而是激起了苏轼的灵感,也让苏轼的作品更加绚丽多彩比如这首。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东坡也没做过几首稍微悲伤一点的词,这首变算是其中之一了,他一语道破世间百态,人间冷暖,上阙的篇首,便是千古名句:世事一场大梦,一生几度新凉?在经历了牢狱之灾,生死离别后,一夜之间走下了神坛,变成千夫所指的目标跟做梦一样。这辈子究竟要经历过几个如此冷的秋季?这几句就奠定了全词悲凉的主旋律,表达了作者对于旧事的困惑和艰辛,也对逝水年华产生了无限痛惜之情。
下阙,苏东坡更加表述自身的哀怨隐忍。“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说的便是那时候他的处境。曾经的他,天下闻名,宾客满堂,现在的他,酒无美酒,并且绝大多数的朋友,都远远地避开害怕被他牵连。这多像天空的明月,被愁云说遮蔽,诗人的才华和造诣,也变成了找麻烦的祸根。
因此,就算是中秋之夜,本应是万家团圆,饮酒作乐的美好时光,苏东坡却只有感慨,孤单地享有这一份动人的月光。但是,在诗词的末尾,他却沒有埋怨,也并没有随意发牢骚。这当然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负担,但更关键的是他还秉承着一如既往的尽忠观念,
北方地区当然是京师所在,苏东坡端着酒杯,悲凉北望,当然是在思念宋仁宗。他承认诗词当中讥讽新法,那是由于他在出任地方官时,看到了新法执行过程中存有的各种弊端。宋仁宗并不了解,这也让苏东坡悲伤不己。他并不是变法派,也不是守旧派,他遵照的仅仅是尽忠爱民的文人道德罢了。
古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将汉字押韵艺术,和声律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唐诗的凝练,宋词的意境深远,曲调悠长,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灵享受。
尤其是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所诞生的词作,百花齐放,将宋词点缀得更加闪耀。像是李煜的“亡国之词”;苏轼的“狂放豪迈”;李清照的“婉约愁绪”,都能给替我们诉说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各种情感。
如果你喜欢宋词,同时又想了解词人一生经历的朋友,不妨看看这套词传。分析词作的同时,还配有词人的生平事迹,让你通过词作,了解他们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这套词传包括:《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纳兰容若词传》和《仓央嘉措诗传》。
六本词传原价元,限时特惠价,只要79元。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增加自己的书卷气,成为文艺青年。
总结:很多人认为黄州是苏轼人生最为低谷的时刻,此时的苏轼也已经意识到自己仕途从此无望,但是这又怎么不是苏轼一生中新的开始。自古便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人只有到了低谷才会有新生,苏轼也是如此,当意识到自己曾经想要的已经无法实现,那么为何不换一种生活,借酒消愁带来的只会是更多的忧愁,及时改变自己的人生活法,与其在痛苦中活着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活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