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无能的师父懈怠的师弟,悟空应不应该继续
TUhjnbcbe - 2025/4/11 4:15:00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50406/j8vdfet.html
天将降大任于斯猴也

取经路是悟空的自我救赎之路

我们一提《西游记》就会说,是悟空、八戒、沙僧三个徒弟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但是我们细细想想,其实主要做事的人就是悟空一个人。唐僧是个妥妥的佛二代,一路之上啥也不用干,甚至路也不用自己走,有宝马代步,沙僧牵马;八戒一天到晚好吃懒做,做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叫他出去化个缘也要摸鱼,要么睡觉要么调戏小姐姐;一个沙僧更是啥也不干,一路之上只打死了一只妖精,还因为这只猴精冒充他的样子了,原著中他也不挑担,都是八戒在挑,他只负责牵马,叫他给唐僧做饭,他也拿茶水泡干粮应付。

摸鱼的太多,鱼都不够用了

悟空平时不但要负责保护唐僧,跟妖怪斗智斗勇,还要全面负责唐僧的起居。在朱紫国时,写了悟空不但要负责安排住宿之处,平时要保存取经的经费,安排买菜买饭这样的琐事。大家想悟空之前是天不怕地不怕,在花果山当山大王的主儿,连玉帝都敢反,怎么如今做了全职保姆了呢?他的思想是如何转变的呢?

做任何工作,团队的不团结和内耗永远比外部困难更能瓦解人的斗志,但是悟空最终却容忍下来了,坚持完成了充满了烦心和不如意事的取经任务,最终得获佛果。与其说取经路是一条降妖伏魔之路,不如说是悟空的自我救赎之路。

花果山的生活虽好,也不是长久之计

悟空在花果山的状态,看似自由,却是没有前途的

悟空(此时还不叫悟空)在花果山当美猴王的时候,是很自由的,“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但是一日他道心开发,想到了如今虽然快活,终究要被阎王爷管的,不觉有些心忧,于是走上了西去学法的道路。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后来在西牛贺洲访到了须菩提祖师,学会了七十二变化和筋斗云。等他回到花果山后发现,幸而他是学艺归来,因为他离开花果山期间,洞府已经被混世魔王霸占。倘若悟空没有去学艺,那么此时他就要干瞪眼地受欺负,可见即便是在山中隐居也是不能避免的。

悟空剿灭了混世魔王之后,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势力,“逐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进一退,安营下寨”,你自己有了势力,并不意味着百无忧虑,悟空等猴可以依仗集体的力量对抗之前的弱势敌人,但是还会有更强大的敌人出现,悟空也考虑到了。

忽然静坐处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

于是悟空去傲来国兵器馆武库置办了“刀枪剑戟,斧钺毛镰,鞭钯挝简,弓弩叉矛”等兵器,这些是给猴崽子的,还有他自己的兵器没有着落。没有趁手的兵器,自己的武力值也不能最大化发挥,于是去龙宫借兵器。兵器是借到了,却也因此得罪了四海龙王,他们便商议着到玉帝处告状了,人王还没惊动呢,玉帝倒惹上了。这是团队逐渐强大所必然遇到的。

大闹地府

恰好这个时候,悟空的阳寿也到了,被阎王勾去魂魄,悟空“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螟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你管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悟空即在这个世上,还能不伏管?勾了生死薄就结束了?哪有那种美事?

果不其然,没多久龙王和阎王的状子就递到玉帝眼前去了。

两次招安,都不能达到了悟空的心理预期,感觉天廷是在侮辱自己,于是反下花果山,招来了天兵天将的讨伐。悟空的个人能力是很强,在地方上对付个妖妖怪怪的不成问题,但是面对可以调动三十三天神佛资源的天廷,那就欻了,要不是如来要利用于他,暗中保护,悟空早被挫骨扬灰,神魂不存了。

这个世界是很严密的,你趴在地上,有人要踩巴你。你一站起来就有更上面的人来管理你。你不服,一层层打,打输了不但要继续趴在地上,比过去过的还要惨;打赢了往上走,就会一层层遇到更多的麻烦,个人能力再强也不是在这个世界上称雄称霸的依凭。悟空追求自由的路子一开始就走错了,是没有前途的。

被压五行山

陷入困境如何脱困?

整个《西游记》里,真正大闹天宫的不是孙悟空,而是佛界,最后通过详密地策划、强有力地执行、内部安插线人、使用金钱赎买等一系列手段,成功地将大乘佛教传播到了南瞻部洲,瓜分了天廷原有的市场份额。佛界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系统的理论思想、西牛贺洲的总部和分散各地的分部、还有上到佛、菩萨、辟支佛、罗汉,下到比丘、比丘尼、沙弥这样完善的强大的组织结构、相当数量的信众支持,这一些都是悟空所不具备的。

一个人能力再强,单打独斗在这个娑婆世界是不会获得成功的。获得成功的捷径就是加入一个既有的、强大的组织,个人要利用这个组织达到个人价值的充分发挥,就要尊重这个组织的纪律性。显然,悟空加入组织的两次尝试都是失败的。

这一方面是悟空没有意识到要尊重组织的纪律性,一味地强调个体性,那么在个体性和组织性发生矛盾时,一般情况下个体性是会受到碾压的。另外一方面,天廷这个旧有的组织缺乏进步性,对于悟空这样一个有能力、但是没有资质的新成员没有充分地重视,引发了悟空的反抗,虽然天廷会镇压悟空,但是它能镇压所有有能力的新成员么?

不尊重新成员就是腐朽性

当新成员的个体价值得不到天廷的尊重时,他们就要寻求机会,而佛界的崛起给了他们希望,他们就会明里暗里投靠佛界。在天廷中,太白金星和李靖父子就是很积极配合取经项目的神仙,但是他们同时又保留着天廷的工作。

作为反出天廷的悟空,他要彻底地摆脱猴生困境,也只有投靠有实力跟天廷分庭抗礼的佛界这一条路了。

如来佛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一方面是磨一磨悟空的性格,为其加入佛界后,尊重佛界的组织性做准备,另外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悟空,免受天廷的加害。两界山下五百年岁月,只等悟空想明白这个道理了。

出来的那一刻欣喜,一会就要面对现实

自我价值观与取经产生冲突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有的时候就是贱的,不遇上解决不了的困难,你就是教他好,他也不会听,总觉得自己手里的棍子能捅破天。就是挨了揍了,还天不服地不服呢,整天想着报复这个报复那个的。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吃的这样的亏,悟空的思想才有了一点点转变,这种转变只是表面的,不是打内心中就要加入佛界,就跟沙僧一样,即便到最后成了金身罗汉了,他的思想觉悟都不是很高,悟空开始时也是这样。

悟空对于取经并不感兴趣,对于唐僧这个人也不了解,当唐僧解要救悟空时,他说的可好了。

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但是当两个人一起走上取经的道路的时候,一方面悟空已经暂时脱离困境了,一方面悟空发现自己的三观与唐僧--实际上是与佛界--的三观有强烈的冲突,悟空立刻就产生了要拆伙的念头,之前发的誓言统统都不算数了,一个筋斗就转回了花果山。

张良进履

因悟空心中郁闷,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到了邻居--当初告他的东海龙王家中,饮茶聊天之际,悟空看到了龙王客厅挂的“张良进履图”,老龙王借机把我们上面的道理讲给悟空听,在现有制度框架之下,悟空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唐僧再,保他取经终究是可以得到好处的,此时不忍,这个事就办不下去,你到死也不过是个妖仙,忍下一时去,有了果位,那就不一样了。你现在觉得没啥,到有用的时候,就觉出好来啦。

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龙王欣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师父。”行者见他催促请行,急耸身,出离海藏,驾着云,别了龙王。

悟空想想的确是这么回事,这是他第一次想明白这个道理,比出五行山时的觉悟又进了一层。

侮辱也要忍着,有忍乃有济

被上金箍,这是一大侮辱,悟空只能忍了

悟空从龙王处回到唐僧身边的时候,悟空的思想已经发生一些转变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应该信任悟空,师徒坦诚相待,去西天取经才是比较完美的状态。但是从观音菩萨和唐僧的角度出发,他们为了保证取经项目的顺利进行,不可能把事情的成败建立在对个人品质的信任上,必须有现实的保障,这样个人被尊重的需求就和团队工作顺利进行产生了矛盾。

悟空回到唐僧身边的时候是恭恭敬敬的,还主动提出要给唐僧去化斋饭,可是唐僧哄骗悟空去包袱里去拿干粮,好让悟空发现那顶嵌金花帽,之后又骗悟空“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等到悟空戴上金箍,他便开始念紧箍咒,把个悟空“痛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肉体的疼痛还在其次,无端被师父骗,对于悟空的三观又是一次刷新,这种侮辱悟空前所未有的,但是面对强大的团队力量的额碾压,悟空又有什么办法?先是要拿金箍棒打死唐僧,还没等近身,脑子痛的连棒子都拿不住了,想去找观音算账,可是唐僧提醒悟空,她更是会紧箍咒,惹翻了她,脑壳就要被勒爆了。

你能有什么咒念?不止是悟空会有这样的待遇,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公司在入职的时候,就跟员工签订卖身契,不听话就要万劫不复,以公司的资源足够毁掉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你闹、报复、消极怠工,最后又能得到什么?

悟空的策略就是暂时服软,说好话,跪下哀告道:“师父!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教我随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当常言,只管念诵。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还得做事啊,碰上这样的世道了,又是这样的一个命运,口头上服服软儿,还好过一点,这个时候跟他杠个什么劲,突然找不自在了。

唐僧说是师父,却什么也没教过悟空

与无能的领导产生激烈冲突,应该怎么办?

可是悟空不可能就此放下了一切,老老实实做事了,口服心不服是有的,否则悟空也太怂了。

唐僧作为取经项目的直接领导人,他是相当无能的,之所以他能当这个领导人,全是他爹的安排(之前已经论证过,唐僧实际上是如来独子罗睺罗转世)。无能归无能,可是正是因为他有这个福气和机缘,为悟空、八戒、沙僧、小白龙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也提供了一个救赎的机会。不管大家的名分如何,你好好干,保着公子爷把这趟活做下来,就有你的好处。不要想着领导岗位都是有能力的人当的,你比他有能力就要当这个团队的领导,成人的世界不是班委会,除了能力还要有福气。

电视剧都在美化唐僧

唐僧能有多无能?一点领导的气度都没有,看着就让人生气。

悟空和唐僧走到鹰愁涧的时候,小白龙将唐僧的马吞掉了。作为一个取经人应该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和不怕困难的刚强意志,马没有了还可以买么,买不着的话,用脚量也要去西天把经取回来,这样才像话。可是唐僧是怎么表现的。

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燥,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哏哏的吆喝,正难息怒。

他既要取经,连一步路也不舍得走,要他走路,他竟然委屈地哭起来了,还是个当师父的,这样哭哭啼啼,怎么服众?怪不得悟空要生气,要扯着嗓子吼他,但是怕他的紧箍咒,悟空还是要去做事、去寻马,这时唐僧不让悟空走,留下来保护他,这样贪生怕死的领导还能完成取经任务么?你要不要保他?这个项目还有希望么?干还是不干,也是很多人所要面对的抉择。要知道这种事在这个世上多的是,到哪儿都有,哪里有叫人完全满意的领导呢?唐僧的背景还是这样硬,你都要放弃,这个问题就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了。

成年人的世界,怕是要接受一些缺憾的。

好歹在“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和观音菩萨的帮衬下,这一关过去了,小白龙也成为了唐僧新的坐骑,悟空和唐僧得以前进,但是大家应该知道唐僧这个人从头到尾就没有怎么出息过,到了灵山脚下的凌云渡,悟空让他上接引佛祖的无底船的时候,他都没有了悟,还是悟空推了他一把,淹死了他的肉身,他才得以超脱的。

八戒也被美化了

遇上疲怠的同事应该怎么办?

之后唐僧又收了八戒、沙僧两个徒弟,这两位也不是能了悟的。八戒一路上就没有改的了贪财好色的本性,四圣试禅心时他吃了那么大的亏,丝毫没有改变,第七十二回见了蜘蛛精洗澡就要跟人家一起洗,第九十五回上见了霓裳仙子,还上来就一把抱住要行非礼之事。平常一有困难,就嚷着要分行李,回高老庄找高翠兰;叫他干活,就推三阻四,摸鱼打混;一有吃的,就不管不顾,只知道自己狠命扒碴;还在自己左耳朵眼儿里暗藏私房钱;闲着没事就在唐僧面前说悟空的小话,挑拨两人的关系。

还有一个沙僧,啥事也不干,妖怪妖怪不打,行李行李不挑,就帮唐僧牵牵马,一天到晚跟个大爷一样,叫他干点活,又找这个理由又挑那个借口,能不干就不干。

原著中沙僧不是忠厚,而是冷漠

是个有脾气的人能忍得了这种同事?早就撂挑子了,还让不让人好好干活了?但是没有办法,能撂挑子么?不为别的,就是为自己也要忍下去的。尽管领导懦弱无能,啥也不能干,可总是有唐僧当领导,才有取经项目的立项,有唐僧当领导,才有观音不遗余力的帮忙做事,没有他当领导,悟空再有本事也弄不来这种大项目,也不可能仅凭一人之力,应对路上所有的妖魔鬼怪。同事不能如人意,总强于没有,八戒再讨厌,可是他总还能挑担子,减少悟空一点负担;打仗的时候,他本事不如悟空,可还能起点作用。沙僧再不干活,陪陪唐僧,好叫悟空出去化缘,拿手里的宝杖给唐僧擀个面条也是可以的。悟空就可以抽身去做别的更重要的事了。没有他们这两个无能的人,悟空就要被琐事缠身,大事也做不了,尽管他们讨厌的很,平常也不能随便发脾气,嫌弃这个埋怨那个,显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团队离了自己就不能转了一样。

结局好,一切都好

一心做事,只要有成就就不怕被埋没,就怕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悟空所擅长的是降妖伏魔,一路上遇到妖怪了,悟空不但不愁的慌,他还恣儿呢,好容易得了个机会舒展一下筋骨。可是要知道悟空的主要任务是保着唐僧顺利到达西天,一路上要面对的工作就不止是降妖伏魔了,更多的是应对取经队伍内部问题,这些是脾气暴躁的悟空所不擅长、却又必须应对的。无能的师父、懈怠的同事,时时刻刻在拖悟空的后腿,他们所做的任何一件糟烂事都可以构成悟空辞职不干的理由,可是悟空终究是忍下来了,这是成功所必须的能力,或许跟最后的成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们想要得到我们想要的,必须有这种能力。

悟空忍耐住了,最终他也得到了他应得的报偿,和唐僧一样获得了斗战胜佛的果位,一心做事,只要有成就就不怕被埋没,就怕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金刚经》上说:“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对于个人的成功来说,忍耐有时候甚至比做事的能力更加有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能的师父懈怠的师弟,悟空应不应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