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p-保护幼童之宣言p
TUhjnbcbe - 2020/8/19 18:31:00
中科白癜风医院

72.4


选用抗涝性强的品种   玉米品种间耐涝性差别较大,在涝害多发地区,可有计划有目的地做一些杂交种抗涝性试验,找出比较适宜当地种植而又较耐涝害的品种,是提高多雨易涝地区玉米生产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察表明,鲁玉14比较抗涝。    修筑排水设施   多雨易涝地区,修筑完善排水系统,是发展玉米生产、提高玉米产量的基本措施。地外修排水渠,田间有排水沟,并使排水沟和行间垄沟相通,雨后使积水顺利排出。栽培措施上要改平作为垄作或台田种植。垄作和台田种植提高了玉米根系的位置,使其通气性改善,提高了玉米的抗涝和耐涝能力。据研究,玉米开花期淹水一、四、八天,垄作比平作分别增产20%、22.7%和25.2%,且淹水时间愈长,垄作的增产幅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合理调整播期   我国种植玉米的大部分地区夏季多雨,而夏玉米此时正值苗期,抗涝能力差,若能适时早播,使之在雨季到来之前已进入拔节期,就可减轻涝灾对玉米的伤害程度。最好的办法是采用麦田套种。如是夏直播也要抢茬播种,越早越好。    增肥培地力   在多雨易涝地区,增施有机肥及氮、磷、钾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是增强玉米抗涝能力、减少涝害损失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生涝害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也有减轻涝害的效果。据试验,受涝后追施氮肥可促进幼苗迅速恢复生长,比涝后未追肥的增产28%——59.5%。    来源于2002年7月3日《农民》


昨天下午2点,本是东山康美镇城垵小学的上课时间,可学校大门紧锁着。原来,学校的临时教学点设在城垵村村部4楼。对于这样的安排,学生家长普遍不同意,担心条件差,影响孩子学习。当天,全校只有11个学生到村部上学,43个学生则留在家中。(12月31 日《海峡都市报》) 一所建于1985年的D级危房小学,出于安全考虑暂时转移学生没有错,毕竟安全大于一切。但早在2009年10月,城垵小学教学楼就被确定为D级危房,这么多年来却仍在违规使用,不能不使人想到以前的安全问责到哪去了? 按说,现在的补救还能起亡羊补牢作用。但在临近期末的节骨眼上,让孩子去外地小学就读,家长当然不放心。后经协调即使暂且去村部4楼上学,家长们也不同意,原因是会吵,担心教学条件变差,村部周边道路事故多发,孩子上学各方面都没保障。 说来说去,危房学校关闭家长对安置点说“不”无非也是安全问题以及上学条件问题。但却说不到一起去,问题出在哪?是因为没有真正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 东山县副县长林贤丽曾主持召开城垵小学撤并专题会。会上作出4项决定:城垵村学生,应迅速撤离安置到铜陵四小就近入读;教师安置由教育局统一调配;校舍由城垵村接管,办理托管手续;该校财产由康美镇中心小学接管。这是城垵村小学撤并的语境,一看就知道是从上而下的决定。在作出此决定之前,有没有好好征求过群众意见? 从信息来看,很显然群众是很不答应孩子去外地入学的,也说明撤并校决定的群众路线走得不够。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孩子应该就近入学。撤点并校虽说可以整合教育资源带来一定的短期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从整体而言得不偿失。一来要校车投入,又要路费付出,还会增大不安全系数。孩子小,家长普遍不放心,如果租房陪读的话,就会增加更多的读书经济负担。而且,失去学校的村庄还会因失去文化种子传播的燎原而变得空壳冷清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全国普遍实行了“普九”验收,许多农村小学大面积进行的撤并校,造成的教育伤痛残局至今还没有恢复。如果撤并校还要进行下去的话,只会增大社会的痛感,造成更多的教育“欠账”。如果从群众利益出发撤并校,就应多听听群众意见,尽量在本村建立小学,孩子不出村读书是最节省最安全最幸福的。我想,这笔账大家都会算。 通 作者:徐大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p-保护幼童之宣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