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偶尔过年坐长途车从郑州回开封杞县老家,总能在路边院墙上、屋山上看到“王耀*”几个大字。后来我上大学,坐火车要去上海,偶尔也能在商丘、徐州甚至更远的铁路沿线见过这几个大字。
那个年代,类似于如今互联网大佬下乡忙刷墙的事,还基本上没有。豫东一带的墙上,除了“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就是王耀*的题词。
有人将王耀*称为“墙上名人”。这个叫王耀*的,还真是我的老乡。今天偶然想起,才知已驾*鹤而去。这里也纪念一下吧。
王耀*,男,开封杞县圉镇(读作于镇,蔡文姬故里)石店村人,年生人,具体时间不详。别号乐天杞人,自称(毛)主席弟子。面红耳赤,体格消瘦。
据说他本来是县里高考状元,名额被人顶替,却因家境贫寒,无权无势,不能伸张正义。悲愤抑郁太久,精神略有失常。后效法孔子,周游家乡列市、县,常常是左手提一个石灰桶,右手掂一个大个的扫帚,文思泉涌时,就会攀爬到沿公路村庄的房子墙壁上肆意挥洒,风格多样,天马行空。因为常年醉心于文学和书法作品创作,故而经年累月,倒也作品无数,其中以诗歌和俳句居多,主要发表在祖国各地的屋山、大墙之上,因为他本人是河南人氏,因而其作品在河南境内流传最多、最广,被称为墙上名人。郑州市火车站若干年前也曾经留有他的墨宝,后因为城市市容整治而不幸被损毁不保,甚为遗憾。有人这样评价他的作品风格:“道尽人间酸苦,骂遍世上贪官。虽俗,但易懂;文风飙野,诉尽百姓心声。虽不是阳春白雪,但回味回味,他象二锅头。”在开封及豫东一带,曾到处可见其遗迹。
他是文学奇才,经纶满腹,出口成章;他是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他是书法家,以忘我的境界挥毫泼墨,字体大气豪放不拘一格;他是旅行家,他到处流浪,云游四方;他是爱国忧民者,愤世嫉俗,从字里行间能看出他心灵的高尚……他是千里良马,然而,他没有遇上慧眼识金的伯乐。但他坚毅、正直、豁达、淳朴、善良,在人眼里似乎还有些迂腐,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的墙壁上书写着一个卑微人物的传奇人生。虽然他衣着随意,不修边幅,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传递给我们的是快乐、从容、淡泊,也有无奈和感慨。他的诗贴近实际朗朗上口,堪比乐天;他的诗爱国忧民针砭时弊,堪比少陵;他的人嬉笑怒骂狂放不羁,堪比太白。但,他怀才不遇。貌似疯疯癫癫,实乃大智若愚者也。
王耀*有一首诗在网上广为流传;那就是题在许昌鄢陵“少年童子取高位”——甘罗的陵墓旁的一处墙上的诗文,《复拜甘罗祠》:十二拜相一奇人/名载青史几数春/千秋古柏历沧桑/神童佳话传至今。
关于王耀*的故事还有很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周口日报》登载,王耀*在北京流浪被警察收容。当警察听说眼前的这位流浪汉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耀*时就对他说:王耀*,听说你才比曹子建,七步能作诗;给我们来一首吧。王耀*一步未走张嘴就来:“大鹏锁囚笼,有翅难飞腾。眼望幽燕地,欲游在梦中。”警察也很佩服他的才华。
有位老师在太康西关见到王耀*;当时王耀*正在一堵墙前完成他的作品;他在他的作品一侧落款:中华共和国诗人王耀*。老师提醒他:“耀*,国名里你漏写俩字”。“哪俩字?”“人民。”“人民?谁记得谁有心添,就添上吧!”王耀*说完竟头也不回地走了。老师后来跟大家说,看来王耀*并不是漏写,而是有更深一层意思。
网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评论王耀*的遭遇:“从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高中学生,到一个四处漂泊为家,被周围的人当作精神不正常者来对待,在这有着强烈反差的两种身份转换的背后,显然有一张看不见的黑手,显然曾经发生过一桩许多人参与其中的罪恶,而在这个事件当中,他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挑选,扮演了一个被伤害、被抛弃的角色。”
著名杞县籍导演、作家高占全这样评价:“杞国墙上名人王耀*!”
王耀*于年3月27日病逝。他的墨宝,也逐渐消逝在不断推倒的残垣断壁中。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宋凤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