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段李太白发自肺腑的感言正是四川东北部大巴山的真实写照,而号称“三乡之府”的通江县,就坐落在这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之中,整座县城没有一块平地。
摄于通江诺水河风景区吉卜力动画《岁月的童话》主题曲
仅仅两年的功夫,我已走遍充满城市烟火气息的四大一线城市,也领略过巴蜀之地-----重庆和成都的地方文化特色,却鲜有去过偏远的小县城看看。多亏了通江中学的向英才校长,这次我才有幸来到通江,自愿选择与学校同学们同吃同住一起上课,进行为期十天的研学之旅,来看看中国山区的孩子们是怎样拼搏奋斗的。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大致位于北纬31°39′~32°33′,东经°59′~°46′之间,总面积.58平方公里,北部与陕西省汉中市接壤。大巴山是我国西部大山,大多数海拔都在米以上,山系呈西北-东南走向,北与秦岭隔着关中平原相望,战国时期著名的米仓蜀道就经过通江附近。通江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但还是有不少的阴雨天气。通江“三乡”具体指“中国红*之乡”、“中国银耳之乡”和“中国溶洞之乡”,由于这里还是当年红四方面*设立总指挥部的地方,因此这里还被称作“川陕苏区首府”,是红色文化之地。
地图中蓝色的点就是通江所在的位置,仔细看看这座被大山包围的小城
通江犹如《桃花源记》中的那样遥远和难以发现,11月13日我乘坐k次火车从广州出发,历经26小时才抵达巴中站,这可是全中国每天唯一一趟外省进巴中的火车!火车进入鄂西山区后就不断地跨越桥梁和隧道,到巴中后一位叔叔驾车又穿越一座座山涧和隧道才把我接到了通江县城。就是这么一个交通闭塞的地方居然诞生出了全国知名的特产-------银耳,像白色雪莲或是白色珊瑚礁的美食,具有十分可观的养颜效果,据说清朝时期连慈禧太后都要专门指定通江为进贡点,在我小时候妈妈也经常给我做银耳汤。它跟雪莲一样珍贵,过去只长在通江海拔米上的深山老林里,采集可是相当的困难。
通江银耳博物馆展出的银耳,它是这座小县城唯一的大型博物馆
除了银耳,通江还有别有洞天的仙境般的大型溶洞。在向校长的带领下,我有幸去了诺水河风景区,没错,就是当年红*走过的诺水河,我参观了最大的中峰洞溶洞。
相比过去在广东和广西参观的溶洞,四川深山里的溶洞更是壮观,整个溶洞四通八达,我们参观的已开发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导游说我们参观所走的隧道有8公里长。从溶洞出来后所看到的远处的大山,便是“封锁”了四川到陕西的山脉,往前2公里就是川陕交界处,这里离汉中仅有20公里。站在栈道上看着这无尽的雄伟山峰,有一种让人渺小的敬畏感,那些大山仿佛想用自己庞大的身躯困住任何胆敢闯入这里的人,我切身体会到了古时的蜀道究竟有多难。
下山后我还跟随大家一起进入了汉中境内,有意思的是,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陕西的土地!
遗憾的是,偌大的通江仅有不错的自然景观,在人文底蕴这一块就显得不足了。要知道,几千年以来从三星堆到三国时期的蜀国,四川的文化中心一直定在成都平原,通江在古代属无人区,直到明清时期出于银耳的对外贸易才慢慢有人在此定居。就连通江中学内的一位叔叔都说:“我们这里就是穷山恶水!”的确,山地地形确实不适合孕育人类文明。并且我个人觉得相比巴蜀文明,通江没有太多可研究的当地习俗文化,旅游也不够方便。所以,这一次我千里迢迢来到通江,跟以往不同-------旅游为其次,主要任务是通过体验、考察偏远山区的学校来看看这里的学子们究竟是怎样看待激烈残酷的“高考应试教育”,他们是不是都想考出大巴山,到大城市去呢?
带着这些好奇,我在通江中学一共呆了10天。通江中学是当地最好的学校,是省级重点学校。学校于年建校,有着将近百年的历史!学校位于诺江镇,是通江县的中心。这10天我住在学校的男生宿舍,与同学们同吃同住。
学校的正门南门
整座学校都建在山坡上,学校的各个场所都不在同一海拔------从学校南门进入,先往上走到达男生宿舍和教学楼。
这是初中部的教学楼,也是校长室所在的大楼
再往上走是学校的室内体育馆,左手边连接着高中部教学楼的3楼。
接着往上爬就是足球场/操场。
操场的上面就是学校食堂,食堂挨着女生宿舍,图书馆所在的博雅楼也在附近。学校的北门则还在更高处。
此时大家一定十分疑惑,如果不到现场的确很难搞清楚通江中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去过重庆旅游的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所“3D立体”的魔幻学校,在学校不同场所之间转移只有上下,没有东南西北之分,整个通江就是一座“山城”,城市的下边就是一条河,因此通江的地形就是类似于峡谷。按照刚才的描述,每天早上我从宿舍到食堂去吃早饭就是一次登山锻炼,从教学楼去吃午餐和晚餐也是如此,一天到晚都在爬楼梯!以至于有点怀念大城市的平原了。这种环境造就了通中学子们良好的身体素质,他们上楼梯如走平地,体育课上跑步无一人掉队。
看!我还有一间单独的宿舍!
在向校长的安排下,我起先在高一(15)班与同学们一起上课,以便直接体会刻苦学习的氛围。我的第一次光临并没有让同学们感到特别诧异,仅仅只是看了我一眼,就继续上课。班上同学都十分友好和淳朴,下课偶尔还会一起聊天。然而最让我惊叹的还是他们那种拼搏的精神疯狂学习的生活,就如我之前听说的“应试教育式炼狱”:只要读不死,就往死里读!在通江中学,他们每天一共要上12节课:上午5节,下午4节,晚上3节,注意是每天如此!没有周末,星期六全天上课,星期天白天还要在课室上自习,一年来最长的假期恐怕是只有几天假期的春节除夕假。这么看来,他们的生活简直就是“六十六”:即早上六点过起床,晚上十点过下课,星期六照常上课,比九九六工作制还惨。他们过的是四点一线的生活:教室、宿舍、食堂和操场。平常的娱乐活动就是打球和忙里偷闲地玩手机。
记得刚刚来到教室我听的第一堂课是语文课,语文老师这样无奈地说到:“我真的不赞成填鸭式教育,但教育大纲是这么要求的。”后来文理分班,我转到了一个新的班级,班主任*琳老师说:“你们的目标就是考出大巴山!”是啊,现实就是如此的残忍和没人性,同样身而为人,相比“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一线城市孩子,这些同学们只能享受有限的资源和经济收入,更别提出国开阔眼界了。我生在大城市的起点,就是同学们奋斗的目标。加上交通闭塞的因素,一开始我在通江真的感到十分的枯燥和厌烦,在学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出了校门也没有什么好玩的景点!或许正是因为通江没太多玩的,也没有大城市的各种丰富活动,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地读书。
即使是晚自习下课期间,同学们仍在加紧赶作业
但是这种枯燥感是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相比在这10天课堂上学的知识和在通江玩过的景点,体会到了这种拼搏学习的氛围和与同学们的密切交流才是我这次研学的最大收获!正如前段时间读过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中所说的:我可以教你英文、几何、代数;但是我无法教你,每个人过着各自的人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价值。我想,拼命读书考出去,就是这些同学们想要活出的人生吧------它是一种被现实默认选择了的人生,除了高考这条路,他们别无选择。连班主任都告诉我:我们不需要什么兴趣班,我们只想要优异的成绩和金钱。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一天到晚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说到这里,我也开始反思,我现在享受着比全中国绝大多数学生都相对好的条件,有着宽松自主的学习选择权和在家里高度的“民主自由自治权”,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天我得知下学期我可以去我喜欢的音乐学院读书了,在本地就可以上大学,不用像通江学子们那样背井离乡去大城市上学。这么一比较,我还有什么资格去抱怨自己不够幸福呢?况且多亏了国家的大力投入(因为通江是川陕红色革命老区),通江建设环境已经比很多县城要好了,哪怕通江属于贫困县。
每天即使是在晚上8点,教学楼内仍然灯火通明。
我之前听说四川人大多数拼了命都想往成都跑,为此问过不少通中学生,他们是不是都想未来到成都去发展,大家的回答模棱两可,不过没听说不想考出大巴山的学生。我后来开始有点同情这些同学们:为了拼高考应试,他们不得不放弃兴趣爱好,专功学习,学钢琴之类的艺术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奢侈。另外,在学校的这些日子里我不停地被周边同学追问出国留学的经历,他们总以为我去的是美国,是一种高大上的荣誉。但我在这里不得不说,首先我去留学的国家不是美国,其次出国留学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风光,作为国际学生我们会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甚至是区别对待。并且出了国并不代表英语水平就一定很好,这些东西在眼界开阔的大城市根本就不是稀奇事。
通江的夜景,摄于璧山公园半山腰
在校园的这些日子里,我还深深感受到了他们不仅有很强的上进心,待人更是礼貌、友好和淳朴。不管什么时候,每次同学们在校园里遇到校长总会热情地打招呼,这并非出于校长的权威和威信,而是同学们的礼貌和真心爱戴校长。有一次我在学校食堂吃完晚饭后想买一个苹果,可那里的小店不接受刷食堂卡,只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