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太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棉絮画”传承人刘小侠在创作棉絮画的场景。或许你会认为她是一个专业的、有着深厚绘画功底的艺术大家,然而,她并不是,她只是一位业余的民间艺人,她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将“棉絮”艺术化,以画的形式展现给人们。棉絮画,是陕西地区的一个画种,以棉絮为主要原材料,利用棉花的延展性,用不同的手法来体现中国画,被称为“东方立体画”,现在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棉絮画”的路并不宽阔、并不平坦,刘小侠却以一颗赤子之心坚守着前人的梦想,以一颗匠人之心修筑着艺术的道路。
解不开的棉絮情缘
年,17岁的她初中毕业。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便到一工艺品厂当学徒。在这里,她跟随棉絮画制作大师陈步澜学习制作棉絮画,然而只学了一个月,便因工厂关闭结束了学艺生涯。此时的她只学会了制作一朵花。
年,趁着“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上参展的机会,她又重新自学、钻研,制作起了棉絮画。挂历、年画、报纸上的图画,都被她认真复写下来参照作画,真可谓如饥似渴。可是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棉絮画都没人认可。
为了生计,她只好又学了理发;后来结婚,有了孩子。为了生活,为了照顾家庭,她到处打工,更没心思作画了。直到二十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才重新开始作画。
那是年,她42岁,多年没有创作的她受邀参加了宝鸡市“西秦巧娘”手工艺品大赛,比赛要求三小时制作一幅棉絮画。从画图到分解,再到制作,三个小时完成对她而言并不容易,背后的挑战只有她知道。于是,她每天下班做完家务就开始作画练习,一连十多天时间,晚上十二点以前没睡过觉,曾有好几次她累得都想放弃比赛了。“妈,你成天教育我们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你现在怎么也要放弃?”儿子的话激发了她,她才坚持参加了比赛,结果获得了一等奖!她备受鼓舞。有一次女儿学校有活动,女儿带了一幅画到学校去,回家后跟她说:“我们老师和同学都说你做得好,有的同学还要跟你学作画。”这对她更是莫大的鼓励。自此,她便坚持了下来。
年,太白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启动,会制作棉絮画的她被选到太白县图书馆非遗传习室工作,她的创作热情喷薄而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一头扎进梦想之路。为了突破自己的作画风格,她找到原工艺品厂所在的村庄,辗转找到了曾经的两位师兄,但他们早已放下了手艺。“你还在坚持?你当年学得最少,但你却传承下来了。”师兄为她的执着所感动,专程到她家中教授,这次求学帮她打开了写意画的大门。从工笔画到写意画,从山水花鸟画到动物画、人物画……她不断探索、不断突破。
一颗赤心铸精品
没有美术功底,创作很受局限。朋友有心,将她邀请进了书画
“小孩子的脑门大,眉毛在头顶到下巴的二分之一处,成人眼睛在二分之一处。”老师的指点,让她豁然开朗。在采购棉絮时,她结识了创作纱影棉絮画的许辉老师。她登门拜访,了解这种棉絮画的创新做法。女儿喜欢丝网画,她看到后又将丝网画与棉絮画结合,让画作更加高雅,她称这种画为“棉丝画”。她把创新进一步运用在了棉絮画之中。
她四处访学,探索新的画风。“原来棉絮画大红大绿,给人俗套的感觉。就像衣服也有流行期,棉絮画也要根据时代变化创新,才会更加高雅,符合年轻人的欣赏水平。”
每一幅精品都有灵*,每张画作都藏着她的故事。最近,她创作的那几幅“战疫”组图,就倾注了很多情感:“耄耋之年本该在家享福的年纪,老专家们却还奔走在一线;看到妈妈要去‘战疫’,孩子哭着不让妈妈走……我太受触动了,便投入创作了。”谈起自己的作品,她总能滔滔不绝地讲述背后的故事。
她的作品中有一幅特别美的《牧童吹笛图》,这是她颇费周折才完成的。有一次她在书画群里看到一位老师的绘画,觉得特别美,就开始参照着做棉絮画。但图的比例不好把握,老师分了三个部分拍照发给她,还是不行,最后她只好找老师要了原图,才有了那幅《牧童吹笛图》。她的执着,让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让非遗项目传下去
这两年,她不仅自己作画,还教了很多学生。每逢周末,很多孩子到图书馆找她学习。此外,她还受邀到咀头小学教学,到铜川“圆梦工程”教授,将棉絮画展览办进校园……她努力让这个非遗项目得以传承。所以,只要有想学的,她就全力付出教授。
太白县鹦鸽镇一个患有股骨头坏死的孩子想跟她学手艺,但因身体原因不能到图书馆,她便带上工具上门教学。大山深处,她坐了一个小时的车,下车后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才到,返回的时候没赶上末班车,她辗转搭车才回到家。虽然波折,她却乐此不疲。
谈到传承,她既有担忧,也有信心。忧的是,“现在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学习,大多数都是学几天,坚持不下来。”她有信心,是因为毕竟还年轻,她还在不断改良创新。而且身边爱好棉絮画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这不,表妹看到她的坚持和精美的画作,就主动找她学习作画,学了一段时间,也渐渐爱上了棉絮画。“这么多人支持,给我介绍书画老师,帮我鉴赏提建议,传承很有希望!”她坚定地说。
当然,话虽这么说,她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关心棉絮画,学习传承棉絮画。
现在,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投入创作。“要做,就要做好,而且做到最好,毕竟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她带着责任前进,她是非遗传承的滔滔长河中一朵奔腾的浪花。
▍投稿邮箱:xc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