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太白湖新区石桥镇鸟笼手艺人,四代传承传统
TUhjnbcbe - 2023/6/20 19:04:00

记者*王浩然通讯员武海涛

“一个鸟笼,需要将竹条蒸煮、打孔、盘圈、打磨等多项工序,一个上等鸟笼则需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韩四勇从小就跟父亲学艺,对鸟笼制作了如指掌,在外人看来非常枯燥,可他乐在其中。他说,“制作鸟笼,不仅要有技艺,还要有创新。”作为韩家鸟笼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在石桥镇靳庄村韩四勇的家里,一个个精巧的鸟笼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畅销品”。

选材很苛刻

坚守传统手工制作

循着悠扬的板胡声,走进石桥镇靳庄村一处农家小院中,院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鸟笼,手工制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工具,韩四勇和父亲韩继福手持木钻将一根竹条固定于木凳上,不时调整钻头,片刻间就在竹条上钻出了几孔眼。

“制作鸟笼有很多讲究,最看重的就是材料和工艺,制作鸟笼的材料就是竹子。”韩四勇说,别看小小的鸟笼,制作起来非常有讲究,从选材开始就容不得一丝马虎。“我都是选用7年以上的毛竹。”韩四勇介绍,因为竹子本身有韧性,要经过破材、蒸、煮、盘、定型、矫形等30多道工序,反复地将其盘圆了,且接口处不留痕迹,表面也要光滑、手感好。

“做一个普通鸟笼需要2—3天,对手工制作者的要求很高,没有耐心不行。”韩四勇说,根据需要选准尺寸,劈成小料,用手工刨,处理好尺寸,再将竹条的表面做成弧形。

处理完毕,韩四勇用手钻对每根竹条进行打孔。他告诉记者,古老的手钻现在早已被机器代替,但是家里还是留了两把,用手钻打孔方能追忆鸟笼手工艺传承的精髓。

如果不用雕刻图案,做成素笼,就可以直接组装成鸟笼。如果客户需要,韩四勇则要在这些小料表面用刻刀雕刻花纹和图案。小料上可以雕刻双龙戏珠、花鸟虫鱼等,雕刻完图案,最后一步就是将鸟笼组装起来,半天的工夫就够了。

而制作鸟笼所用的各种竹子看似相同,其实并不一样,以至于每一种鸟的笼子在细微之处也有千差万别。韩四勇告诉记者,鸟笼由笼架、笼圈、笼条、笼门、笼底等大大小小上百个小零件组成,每个都不能有差错。“什么鸟用什么样的笼子,尺寸、比例、笼条之间的距离都是不一样的,如画眉笼、百灵笼、绣眼儿笼等,完全是按照鸟的体型大小、身材比例来分,这样鸟放进去才好看。”韩四勇现在做的鸟笼基本上都是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做。一个星期下来,只能做两三个鸟笼。

手艺传四代

用心做好每个鸟笼

“制作鸟笼一坐就得两三个钟头,要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否则会影响鸟笼的品质。”韩四勇告诉记者,除了鸟笼上的金属挂钩外,整个鸟笼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每个鸟笼都是“独一无二”的。

韩家鸟笼制作手艺可以说是“自学成才”。20世纪40年代,韩四勇曾祖父背井离乡,到素有“毛竹之乡”的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学习竹器编扎。年,为躲避战乱,曾祖父回到了老家,以制作农用家用竹器器皿养家糊口。

20世纪80年代,当时还是学生的韩四勇除了上学外,课余时间就跟随爷爷、父亲学习竹器编扎手艺。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塑料制品代替了竹器制品,韩四勇的爷爷和父亲便琢磨着自己做个鸟笼,没想到,做出来的鸟笼很精美,不少人还提出了购买意向。此后,韩家制作的鸟笼从送朋友赏玩开始,慢慢发展到集市上销售。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韩四勇爷爷、五叔、父亲为主制作的韩家鸟笼在济宁周边享有盛誉,曾多次受邀在济宁多个县区文化馆参展并多次拿奖。

济宁周边的花鸟鱼虫市场,在韩四勇的记忆里是父亲和爷爷常去光顾的地方。谁的鸟笼做得好,哪里的鸟笼比较精致,这些谈资都由当年在花鸟鱼市卖鸟笼的父亲回家讲给他听,当得知大家一致夸奖他们家的鸟笼工艺精美时,韩四勇就引以为傲,暗自下定了传承这门手艺的决心。

“当时在靳庄村,制作鸟类的家庭多达十几家,后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的冲击下,大家都另寻他路,只有父亲坚持了下来,而且持续到了现在。”现在,已过不惑之年的韩四勇打算把这门手艺传承给儿子,这是一门枯燥的技术活儿,培养不容易,坚持下来更不容易,一旦没人继承,可能就会失传。所以他引导儿子学习编制鸟笼技艺,能让儿子逐渐喜欢上编制鸟笼这门手艺,韩四勇感到非常欣慰:“我们父子俩一起扛起韩家鸟笼传承的重任。在今后的技艺传承中,我们将更加注重技法的保护和传承,让这门精美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白湖新区石桥镇鸟笼手艺人,四代传承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