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境内的长城遗迹很多。从兴县西北部的*河东岸开始,沿管涔山和恒山山脉向河北方向延伸,蜿蜒的古长城和矗立的烽火台,依旧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蚀痕,横亘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向世人昭告着那已经远逝的昔日烟云。山西境内的每一处关口,都有着关于历史的厚重故事。
雁门关
雁门关,始置于唐,关址在雁门山铁裹门处,因雁门旧道年久失修,于明洪武七年()移筑关城。明关城位于旧关东北5公里处,距代县城20公里。这里亦为唐以前北出通道,地形非常险要。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描述雁门关 “重峦叠嶂,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入其间”。关城周长1公里,墙高两丈,石座砖身。东门、西门皆砖砌门洞三立三伏券。东门石刻匾额 “险” (天险),门上建雁楼。门外东侧建有靖边寺,祀赵将李牧。西门石刻匾额“埊”(地利)。门上设关楼,内塑杨六郎、孟良、焦赞像,俗称六郎庙。西门设瓮城,瓮城门额书 “雁门关”,两旁砖镌对联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娘子关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是古长城著名关隘,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天下第九关”之称。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娘子关镇。据《平定外志》载:“唐平阳公主驻兵于此,故名。”
娘子关现有关城为明嘉靖二十一年()修建,崇祯七年()补修。整个关城,北临桃河深涧,水流湍急;南接绵山陡脊,逶迤相连;依山带水,含翠涌泉,景色奇雄而壮观。关城有关门两座,皆为砖券。东门书额“直隶娘子关”,南门书额“京畿薄屏”,上建宿将楼,年重修。关城两翼之长城,飞龙走蛇,依山蜿蜒,成为晋冀间天然屏障。“雄关百万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台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宿将楼上这两副古楹联述尽奇山秀水于古事,引来骚人墨客万般情。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现代文学、史学家郭沫若等,都为这里的景观所牵动,写下了许多赞誉娘子关风光的美丽诗篇。
平型关
平型关,灵丘县城西南东河南镇的蔡家峪、小寨、白崖台乡的关沟、辛庄、跑地一带,全长12.5公里,为抗日战争平型关战役遗址。战役遗址距平型关5公里,故得名。遗址北为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东连太白山。峰峦重叠,溪谷深邃,是通往平型关隘的古道,是东通冀西,西抵雁门的必经之路,地形极为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小寨至土桥约2.5公里,崖高数丈,陡峭如削,西有老爷庙,主战场就在这段深沟与坡梁上。
固关
固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境内,是明长城真保镇重要关隘,是明朝京西四大名关之一。固关长城北起娘子关嘉峪沟,南至白灰村村口,全长20公里,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石砌内长城。固关长城地势险要,历史悠久,古驿道深深。清康熙帝西巡路经此地,赞叹此关的雄伟,赋《过固关》诗一首。险隘要塞的固关被国家文物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罗哲文先生称之为“小八达岭”,已是平定的东大门和太旧高速公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碛口渡碛口渡,位于临县城西南48公里的湫水河入*河河口处,西与陕西省吴堡县丁家湾隔河相望。该渡口自古就有木船摆渡,清乾隆年间,始有居民在此定居,并逐步发展为拥有家商号的商业集镇,渡口也随之成为沿河两岸以至于西至宁陕等地区的商品转运码头。该渡河床系砂石结构,平水期水深5米,河宽米,流速3米/秒,往返需要90分钟;洪水期水深11米,河宽米,流速5米/秒,往返需要分钟,全年可通航。碛口为忻州—碛口公路的终点。
风陵渡
风陵渡,位于芮城县城西南43公里处,古称风陵关或风陵津。风陵渡是*河大曲处一个非常重要的渡口,自古以来就是晋、秦、豫三省交通要津。春秋时期著名的泛舟之役,秦国运粮船队经渭河即由此入*河而北上晋都,历史上又称秦输晋粟。从汉代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历代都在此设立了航运管理机构来维护和管理两岸的交通事宜。风陵渡的景观又是举世闻名。*河在此由北向东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大弯向东奔向大海。河床开阔,洪涛金波,一望无际。西为潼关,东是中条山,重关危峡,景色秀丽而壮观。
大禹渡
大禹渡位于芮县城东南12公里处的神柏峪下。此渡口与河南省的西古驿村相对,自古以来河床稳定、摆渡平安方便。临河处有重建禹王庙碑记,碑云:庙内有古柏,地名神柏峪。相传大禹治河时曾至此,因称大禹渡。山谷摩崖上刻有“舟于此,出水得”六个大字。相传禹凿龙门后,由中条山经禹门口来到神柏峪,休息于古柏下。渡河后,宿于隔河相望的禹店村。从大禹渡出发,上行可达龙门、下游可到三门峡大坝,太行、中条南北并峙,大河奔流、气势磅礴,两岸人文景观尽收眼底。
蒲津渡
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为唐至明朝的遗址。蒲津渡是历史上的著名古渡口。考古发掘的蒲津渡遗址是唐开元十二年(公元年)修建的“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的遗迹。遗址附近还发现有明代石碑一通和石堤50米。发掘清理出来的蒲津渡遗迹有铁牛四尊,各长3.3米,高1.5米,重约50~70吨。每条铁牛旁各有一铁人,高约1.9米,重约3吨。南侧铁牛下还发现有铁板、铁柱,铁牛尾部立有铁制的七星铁柱7根。四大铁牛被誉为“世界之最”。
西口古渡
西口古渡,位于河曲县城水西门和内长城之外,*河东岸之上。沿岸巨石垒砌,顺河而下百余米长。河面宽约三里,彼岸右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渡,左是陕西省府谷县之大汕渡,当为出河套之进口。西口古渡本名水西门渡口,历史上可追溯至汉。据旧志载,汉桓帝时有大贾资金行至此死,津长埋之。其子寻父至此,津长悉以金还之,帝闻之曰,君子也,遂名“君子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