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初中语文部编版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
TUhjnbcbe - 2023/8/14 20:29:00
白癜风在线咨询专家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专题05《峨眉山月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一、导入

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二、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原文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注释

《峨眉山月歌》: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

峨眉山月歌:歌咏峨眉山的月亮。

半轮:半边,半个。

影:月光。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发:出发。

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渝州:今重庆一带。

五、诗意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着诗人远行。

诗人乘船连夜从青溪驿出发向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

六、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作者:周啸天)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八、问题探究

(1)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明确:

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月”是诗歌的意象,是诗情的触发点,写“月”是为了抒发“思君”之情。所以,“月”是本诗的关键。

(2)试结合“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视为绝唱”这一评价,赏析本诗。

明确:

短短四句诗,将“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明确: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九、诗歌主旨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十、课堂小结

熟读成诵。

1.《峨眉山月歌》作者是(朝代)的(姓名)。

唐朝/唐代李白

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平羌()②渝()州

①qiāng②yú

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半轮:

(2)影:

(3)发:

(1)半边,半个。

(2)月光。

(3)出发。

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3分)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峨嵋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1、影入平羌江水流

2、思君不见下渝州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羌”“渝”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2分)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峨”“羌”“渝”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阅读古诗,完成5-6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诗歌首句点出了诗人远游季节的是“”字,第一、二两句分别以仰望和的不同视角,写出动静之景。诗歌三、四两句寄托了诗人的情感。(3分)

秋俯视对朋友的思念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中“思君”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第三空对朋友的不舍、牵挂等具体化且意近词语均可,若只答“复杂”这样不具体的不得分,或只答“不舍”或“思念”等这样不准确的也不得分)(前两空全对方可得1分,第三空1分)

6.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画面。(3分)

深秋时节,仰望那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就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月影荡漾在船头,我的船儿也跟着江水缓缓流动。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只描绘出半轮明月高挂山头和月影倒影在湖水中得2分,在此基础上,能够发挥想象的得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7——9题。(5分)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7.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1分)

李白

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8.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

答:

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短短四句诗,将“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9.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2分)

答:

答案: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1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三)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构思精巧,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短短四句诗,将“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只描绘出半轮明月高挂山头和月影倒影在湖水中得2分,在此基础上,能够发挥想象的得3分)

(四)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短短四句诗,将“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三、课外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D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

简述理由。(3分)

示例:赞同。①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首先表明态度,再结合诗文具体内容来分析。答出一个方面即可,联系“弹琴”“长啸”作分析2分,答出“烘托”或“反衬”1分,仅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

四、诗歌对比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各诗句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C.有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D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解答此题,要在充分理解两首诗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本题考查两首诗歌,并对两首诗歌进行了对比阅读,有一定难度。但是鉴于两首诗均为课内诗歌,只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认真巩固,可以顺利答题。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有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李白的月光世界:

1、借明月表达思乡、思友之情。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明月是光明的象征。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3、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

宣州谢朓(tiǎo)楼饯别校(jiào)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阿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4、抒发怀才不遇的孤寂。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语文部编版诗文鉴赏及考点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