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李渔闲情偶寄古代男子如何挑选美人
TUhjnbcbe - 2023/8/27 21:19:00

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和美学家。他的著作《闲情偶寄》专门讲解清朝生活经验。林语堂评价此书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中《声容部》一章专门讲女性的仪容审美问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仪容美学著作。

“食色,性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不管在哪个朝代,人人都喜爱美人。但是美人有何判别标准呢?李渔笑称自己见过的绝世美女不多,但是对如何判别美人这件事,兴致颇高,也有一番独到见解。

在《声容部·选姿第一》中,李渔就谈到了如何判别和挑选美女,他提出了自己对于女性的审美观念和原则,并在肌肤、眉眼、手足和态度四个方面详细论述。

01、肌肤:古人也喜爱白皮肤

谈及肤色,我们常说“一白遮百丑”,古人也崇尚以白为美。

“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白皮肤好看,但又最难做到。经常有那种五官如画中人一样美丽,而唯独肤色不好看的人。

《初恋这件小事》女主肤色前后对比

李渔在文中探讨了肤色黑白的天然成因,涉及父精和母血的结合比例,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在这一节中,颇为有趣的是李渔提到判断皮肤可否养白的三个方法,不一定有科学性,权当了解。

这三种方法便是:面黑于身者易白,身黑于面者难白;肌肤之黑而嫩者易白,黑而粗者难白;皮肉之黑而宽者易白,黑而紧且实者难白。

白话文很好理解表面意思,那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脸比身黑的容易养白,这是因为脸外露而身体藏在衣服之中,外面有风吹日晒,所以脸易黑。如果身子比脸白,多遮蔽脸部,以后也会变白。反之,身体颜色比脸面黑的,就不易变白。

其次,细而嫩的皮肤,“如绫罗纱绢,其体光滑,故受色易,退色亦易,稍受风吹,略经日照,则深者浅而浓者淡矣”。皮肤娇嫩,如光滑的纱绢,容易上色,也容易褪色,深色能变浅,浓色可变淡。反之,粗糙如布的,上色难、褪色更难。这里,李渔用光滑的纱绢和粗糙的棉布来类比细嫩肌肤和粗糙皮肤,说明前者容易变白的原因。

第三点,李渔又将肌肤类比绸缎。没有熨过的绸缎,因为有褶皱堆积,所以浅颜色看起来深,一旦熨平之后,纹理改变,颜色也变淡了。同理,皮肤宽松,因为“血肉未足,犹待长养”,未经熨烫的绸缎,显得肤色较深。一旦血肉充盈,颜色就淡了。因此,宽松的皮肤比紧实的肌肤更容易变白。

这就是李渔提出的判别肌肤的方法。既然人人都爱白皮肤,肤色较黑者就要被抛弃呢?当然不是。李渔说,不必一味追求肤白,他的理由颇为风趣:

“薄命尽出红颜,厚福偏归陋质,此等非也,皆素封伉俪之材,诰命夫人之料也。”

自古红颜多薄命,反倒是那些姿色较陋的妇人,多有深厚福泽。美人有姿色,丑妇多好命,各有优点。当然,这也只能当成一句玩笑话,放至当下当然不准确。无论皮肤黑白,健康就好,不必过分强求。

02、眉眼:眉毛和眼眸可观人性情

中国人论美,不重外形而重内在美。李渔就说:“吾谓相人之法,必先相心,心得而后观其形体。”看一个人美不美,首先要看她的“心”,形体次之。但是心在体内,如何能看到呢?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李渔也深谙此道。

“心在腹中,何由得见?曰:有目在,无忧也。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想观察人心是邪是正,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她的眼眸。眼睛与性情有一定关联,“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粗而大者,居心必悍;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目常定而白多黑少,或白少黑多者,必近愚蒙”。

眼睛又细又长、灵动且黑白分明的,性情或温柔或聪慧。现代很多人为了让眼睛看起来好看,会戴美瞳,让眼睛显得大而灵动,整个人娇俏可爱。

*排戏就很喜欢戴美瞳

此外,眉毛也与性情有关。李渔说:“眉之秀与不秀,亦复关系情性,当与眼目同视。”他认为眉毛与眼睛应同等看待。眉眼眉眼,往往相互联系。眉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情,这在古装剧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甄嬛传》中,甄嬛前期和后期的眼妆和眉毛的形状就大不相同。

甄嬛眼妆前后期对比

待嫁闺中时,甄嬛的眼妆干净清丽,眉形弯弯十分温柔,青春少女的形象。到了后期,甄嬛有了手段,年纪渐长,这时眉毛微微上扬,眼妆更为浓烈,凸显出一个成熟、有心机的妃子形象。

“眼细者眉必长,眉粗者眼必巨,此大较好,然亦有不尽相合者。如长短粗细之间,未能一一尽善,则当取长恕短,要当视其可施人力与否。”虽说眉和眼的长势颇有联系,如眼细的眉毛长,眉毛粗的眼睛大,但也有例外。眼睛和眉毛不能样样都好,这时可以通过画眉来补短。

《如懿传》中,如懿曾为太后画眉

“短者可长,则妙在用增;粗者可细,则妙在用减。”眉毛过短,可以画长;眉毛太粗,可以画细,取决于人。李渔还提出,画眉的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眉毛要“曲”,有天然的弯曲,画眉者才能施展巧工。

成语中“眉若远山”、“眉如新月”,都是形容眉毛弯曲得恰到好处。即便只略微有远山和新月的形状,即只有一点点弯曲的弧形,也能够用人力加以修饰。

曾经有段时间,国内特别流行一字眉,古装剧的女角色清一色的一字眉。李渔是忌讳平眉的:“最忌平空一抹,有如太白经天;又忌两笔斜冲,俨然倒书八字。”

千篇一律的一字眉

03、手足:纤纤玉指,行行玉立

在“手足”一节中,李渔谈如何从手和脚看女人的美。李渔很重视手:“两手十指,为一生巧拙之关,百岁荣枯所系,相女者首重在此”。双手十指,关乎女人一生的灵巧与笨拙、百岁的荣华与枯槁,相女子应当先相手。

那么如何相手呢?

“手嫩者必聪,指尖者多慧,臂丰而腕厚者,必享球围翠绕之荣;即以现在所需而论之,手以挥弦,使其指节累累,几类弯弓之决拾;手以品箫,如其臂形攘攘,几同伐竹之斧斤;抱枕携衾,观之兴索,振卮进酒,受者眉攒……”

从手看人的性情:手嫩的聪明,指头尖细的聪慧,手臂和手腕厚实的,必能享受珠围翠绕的荣华。

手不好看的人不适合做高雅之事:指关节突出的人,不适合弹琴,倒适合拿弓射箭;粗粗攘攘的手臂,不适合品箫弄笛,倒不如持斧伐竹。

手会影响观者的情绪:看着妻子一双不好看的手抱着枕头、铺床叠被,丈夫会觉得索然无味;捧杯进酒的侍女如果手不好看,也会让接酒杯的人蹙眉。

这里要说明的是,李渔是站在封建士大夫的角度看女子的手,他判别美女,初衷也是为富家子弟纳妾提供参考标准。因此这段文字读来,有男权主义的味道。

《如懿传》弹琵琶的白蕊姬十指纤细

说完了“手”,李渔继续说“足”。足的这一部分内容,充分暴露了古人的腐朽思想,李渔欣赏“三寸金莲”,即倡导女子缠足。据李渔的友人余怀考证,女子缠足始于南唐李后主。在《妇人鞋袜辨》中有:“后主有宫嫔窅娘,纤丽善舞,乃命作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绸带缨络,中作品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着素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多效之,此缠足所自始也。”此后,以小脚为美的审美观念愈演愈烈,纵观历史,无数女子深受缠足之苦。

为什么古人喜欢女子小脚呢?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中给出自己的回答:“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摩,此用之在夜者也。”瘦小得近乎没有形状的脚,在白天会让人产生怜爱之心,在夜里它柔软无骨的质地,会让人喜爱抚摸。女子缠足痛不欲生,却是为了让男人爱怜,多么愚昧的思想。

现在我们早已不提倡以小脚为美,所以对于《闲情偶寄》中的“手足”也不过多讨论。倒是其中“行行如玉立”可以说一下。行行如玉立,指的是走起来,娉婷多姿,风姿姣好,似可入画,这也是判别女子足的标准之一。

《如懿传》魏嬿婉学格格走路

04、态度:气质可为颜值加分

选姿的最后一点是“态度”。前面说过,中国人重视内在美,这一节内容讲的就是人的内在美。

什么是“态度”?李渔在书中的解释是“媚态”。在我看来,态度就是“气质”。也有人这样解释“态度”:一个人内在的精神涵养、文化素质、才能智慧而形之于外的风韵气度,于举手投足、言谈笑语、行走起坐、接人待物中皆可见之。

“世人不知,以为美色,乌知颜色虽美,是一物也,乌足移人?加之以态,则物而尤矣。”尤物,指的是绝色美人。空有美色,不算尤物。兼有美色和媚态的,才能算是尤物。就如同画上的美女,比起活人好看十倍,但不足以摇荡人心,让人相思。原因就是缺少“媚态”。所以说,态度,是“死”美人与“活”美人的分界线。

佟丽娅的古装灵动有气质

“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这句点明媚态的作用。有媚态的美女,就如同灯火有了光芒,珠玉有了宝色,媚态是无形的。李渔十分看重媚态:“女子一有媚态,三四分姿色,便可抵过六七分。”

然而,美色可以通过化妆来模仿,媚态却是学不来的。“强造之态,不能饰美,止能愈增其陋。”强造的媚态,只会适得其反,东施效颦就是最好的例子。

态度这一节,李渔没有给辨识之法,倒是给了一个可作为参考的榜样,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妇女。

李渔有次春游遇到大雨,躲在一个亭子中。亭子里有许多女子,姿色不一。她们都急于躲进亭子里,且不断抖擞衣衫,不顾仪态。只有一个穿着素衣的贫妇,站在亭子靠外的地方,任凭衣衫被打湿,亭亭玉立,颇有风雅。

雨稍停时,人们纷纷离开,只有她依然留在亭中。人们出去走没几步,雨又下起,人又纷纷赶回亭子中。妇人已经挪到亭内,看到外侧的人衣衫被淋湿,她不仅没有得意的神气,还帮人整理衣服。动作之间,尽显美好仪态。

就因为这位妇人与众不同的气质,使得妙龄少女和贵妇人都无法比肩。这就是媚态的作用。

李渔最后说,媚态无法教授,但是可以学。如何学?“使无态之人与有态者同剧,朝夕薰陶,或能为其所化;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鹰变成鸠,形为气感,是则可矣。”通过耳濡目染地熏陶和感化,无媚态之人可以增加媚态。

*的古装很有古典气质

在我看来,媚态,或者说气质,更多的是传达心灵的状态。心灵美好,那么由内而外,仪态也会好,即使姿色平平,独特的气质也会令人刮目相看。

《选姿第一》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注重内心美的培养。内心美好的人,不仅自己感觉舒服,由内而外散发的美好气质,也能感染周围的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声容部·选姿第一》章节中,李渔提供了自己对于如何判断美女的标准和审美观念。虽然时代不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但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恒久的。李渔的审美观念有时代和封建思想的局限性,但《闲情偶寄·声容部》中的诸多见解和经验放至今日,仍具有其价值和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渔闲情偶寄古代男子如何挑选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