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诗仙李白(年——年)的诗歌以豪放洒脱、华美壮丽、气势恢宏为主要特征,他一生总共创作了近首不同体裁的诗歌,传世的有多首,全部收录在《李太白集》里。
最能代表李白诗风的作品无疑是《将进酒》,这首诗沿用“乐府诗”的形式创作而成,大约创作于公元年。
李白由于个性耿直,蔑视权贵,在做唐玄宗的御用文人期间,受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只能郁郁寡欢地离开京城长安。为了调节郁闷心情,卸任后的李白又过起了游山玩水的逍遥生活。
年秋,隐居在嵩山的好友元丹丘邀请李白前去游玩散心,李白欣然同意,又拉上两人共同好友岑夫子一同前往。三人登高眺远,借酒放歌,喝到尽兴处,李白诗兴大发,写下了千古名作《将进酒》,展现了天才诗人的伟大人格和宽广心胸。
实际上,这个版本的《将进酒》是后人修改过的。
1年,敦煌石窟出土了大量古籍,被考古学家命名为“敦煌遗书”,证明了《将进酒》确实曾被篡改过。
《将进酒》的原名叫《惜罇空》,诗中的“将进酒,杯莫停”一句,事实上也不是出自李白之手,而是由后人杜撰出来的。
“敦煌遗书”的文字里记载,《将进酒》目前有三个年代久远的手抄本,都是盛唐的版本,分别用P、S、P三个代号来表示。
其中,P现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S现藏于大英博物馆,P手抄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P手抄本版本,由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先生在年从“敦煌遗书”的“照片影印”本抄录出来,诗名为《惜罇空》。
这三个版本的手抄本里,都没有著名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然而,在P和S版本里,有“天生吾桐有俊才”一句,在P版本里则是“天生吾徒有俊才”。
不论是“天生吾桐有俊才”,还是“天生吾徒有俊才”,都跟现在广为流传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思出入较大。
因此,一些考古学家推测,P和S两个版本,很可能是由后来的文化修养不高的抄书匠或僧人,在抄写过程中出现了笔误,以至于以诈传诈,最终错误的变成了正确的。
一些专家还认为,国内现存的P版本里的“天生吾徒有俊才”,有可能是罗振玉根据“吾桐”的谐音,再参考古籍进行“修正”后得来的,也算不上是原版。
出自唐末文学家殷璠的诗集《河岳英灵集》里,也收录了《将进酒》这首诗,这个版本的年代仅次于三个敦煌手抄本。首次出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内容基本上跟今天流传的通行本相同。
敦煌手抄本的《将进酒》跟当今通行版本不一样的地方,还体现在:
一,三个敦煌手抄本里都有“床头明镜悲白发”一句,现在通行版本是“高堂明镜悲白发”。
二,P和S版本里有“愿君为我倾”一句,P版本和《河岳英灵集》都写作“请君为我倾”,如今通行版本里则是“请君为我倾耳听”。
三,P和S两个版本中,“岑夫子、丹丘生”后一句是“请君歌一曲”,P版本与《河岳英灵集》里则是“与君歌一曲”。
四,P、S、P以及《河岳英灵集》这四个版本里,在“岑夫子、丹丘生”的后一句,都没有现在通行版本里的那句“将进酒,杯莫停”。
因此,一些专家怀疑,“将进酒,杯莫停”这句诗,是由唐朝以后的文人修改标题后,刻意加进去的句子。或者是先加了这个诗句,又觉得标题不妥,乘机修改了标题。
在手抄本P版本里,《将进酒》的原题为《惜罇空》,全诗如下:
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
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敦煌手抄本跟现在通行本,除了一些字词上的细微差别之外,最大的区别至少有三处。
第一,手抄本里“天生吾徒有俊才”跟通行本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思相差很大,甚至是相反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表达的心态虽然积极乐观,但不符合李白当时的心境。
李白具有洒脱、豁达、自信的气质,不过,他在创作《将进酒》时,有借酒消愁的意味,因为此时的他人生抱负没有实现,心情郁闷,想通过喝酒来宣泄。因此,“天生吾徒有俊才”似乎更符合李白当时的心境。
第二,“古来圣贤皆死尽”和“古来圣贤皆寂寞”表达的情绪完全不同。
“古来圣贤皆寂寞”表达的情绪虽然很伤感,但是,并不颓废,说明李白至少是清醒的,他明白从古至今的圣贤都很难遇到知音。
“古来圣贤皆死尽”则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意味,说明李白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还不如自暴自弃,在痛饮狂歌里度过余生。古代的那些圣贤,到最后都还不是一死了之,谁还记得他们?
无人理解的挫败感让李白失去了自信和追求,促使他不再对人生抱有多大希望,只想及时享乐,在及时享乐里苟活。
通过对比,我觉得“古来圣贤皆死尽”更符合李白当时的心境。
第三,通行本里,“岑夫子,丹丘生”后面多了一句“将进酒,杯莫停”。
敦煌手抄本里边没有“将进酒,杯莫停”这一句,至于后人为什么要添加?
以我的理解,一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连起来诵读的话,显然要比敦煌手抄本里“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这句,在韵律感和节奏感上更完美。
毕竟,《将进酒》是按照“汉乐府”的结构形式写作出来的,需要满足阅读和歌唱两个要求,这四个短句唱起来更有韵味一些。
二是为了突出李白的豪爽性格。
李白不仅是“诗仙”,还是有名的“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对李白的描述非常形象。李白因为性格豪爽,为人仗义,又加上他嗜酒如命,所以,他只要遇到对路的酒友,往往会喝个通透,一醉方休。
“将进酒,杯莫停”跟李白的真实个性不谋而合。
统合来看,《将进酒》的原题《惜罇空》似乎更符合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后人之所以要煞费苦心地篡改李白的《惜罇空》,依我之见,根本原因是李白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情绪过于消沉和颓废,不符合人们心中那个桀骜不驯、雄心万丈、积极进取、疾恶如仇的固有形象。
再加上李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里的地位极高,为了传播李白的正面形象,后人通过集思广益,才修改成我们今天看到的通行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