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极罕见的菩提树和菩提花,见者得福组图
TUhjnbcbe - 2020/6/1 13:34:00

很少人见过的菩提树和菩提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陀对阿难说:“世间有三种器物应受礼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树。礼拜菩提树吧,这和礼拜如来功德一样大,因为它帮助我圆证佛果。”留学佛子释本性说:“佛门中,菩提树是圣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见菩提树如见佛。

用菩提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痛之效

有一种挺神奇的现象,夏天在菩提树的树荫下会感觉凉爽,而冬天在菩提树的树荫下会感觉温暖。

菩提树世上少有的人见过,即使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时候,也只见过一次。

菩提树释义


  佛教、印度教、耆那教认为菩提树是神圣的。菩提树的梵语原名为“毕钵罗树”(Pippala),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才得名为菩提树(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为“觉悟”。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们还经常在菩提树下思考。一棵位于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的圣菩提树种植于公元前年,据说源自释迦牟尼在下面觉悟的那棵菩提树,是目前有确定年龄的最古老的人工种植的被子植物。菩提树是印度的国树,台湾花莲的县树。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据《大唐西域记》佛陀成道后,在菩提树下踱步七日,异花随迹,放异光明。为报树恩,目不暂舍,故此瞻望。这时有五百青雀飞来,绕菩萨三匝而去,十分殊胜,人天欢喜。为此,信众们常常带着鲜花等物品来供养佛陀。佛陀常常外出说法,信众有时遇不上世尊,他们很扫兴。后来阿难陀把这件事告诉佛陀,佛陀对阿难说:“世间有三种器物应受礼拜——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树。礼拜菩提树吧,这和礼拜如来功德一样大,因为它帮助我圆正佛果。”留学佛子释本性说:“佛门中,菩提树是圣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因此,礼拜菩提树蔚然成风,流传至今”。指诸佛成道处的树木。又称觉树、道树、道场树、佛树、思惟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三曾列出被视为菩提树的十六种大树的名称。同书卷五亦列出过去七佛的菩提树。即毗婆尸佛是无忧树、尸弃佛是邠他利树、毗舍浮佛是娑罗树、拘留秦佛是尸利娑树、拘那含佛是优昙跋罗树、迦叶佛是尼拘类树、释迦牟尼佛是阿说他树、将来成道的弥勒是那伽树(龙华树)。另有一说,谓毗婆尸佛的菩提树是波吒罗树。释迦牟尼佛成正觉时的菩提树是阿说他树(a?0?2vattha)。关于释尊成正觉时此树的情形,《修行本起经》卷下曾作此下之描述(大正·a)‘其地平正,四望清净,生草柔软,甘泉盈流,花香茂洁,中有一树,高雅奇特,枝枝相次,叶叶相加,花色蓊郁,如天庄饰,天幡在树顶,是则为元吉,众树林中王。’世人所谓的菩提树,即指释迦牟尼佛的菩提树。此树别名为毕钵罗树(Pippala)或阿说他树,属桑科无花树的一种,学名为FicusReligiosa。盛产于中央印度及孟加拉等地。是常绿乔木,枝叶繁茂,亭亭高耸,周围达二十五呎,树皮稍平滑,呈灰色,叶是互生有长柄,叶身长四吋乃至七吋,宽三吋乃至四吋余,尖端长而尖,叶之表里皆无毛,上面特别平滑而有光泽,叶呈网状脉。花包容在小形壶状之花托内。阿育王之时,王女僧伽密多至成道地折下一枝菩提树枝,赍送狮子洲(斯里兰卡),移植到阿耨罗陀普罗城。此即是于现今锡兰岛的古城阿耨罗陀普罗所见到的世界古树之一,且因有此记载而著名。在古代,成道处的菩提树曾屡为恶王所残伐,但至今仍甚繁茂。依《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十所载,菩提树有守护神,谓之菩提树神。此外,另有一种菩提树,与前述之菩提树不同,为落叶乔木,茎稍平滑,叶长一至二吋,叶缘呈锯齿状,上面平滑,下面呈白色,密生细毛,花有从叶掖特生的披针形总苞,上出花梗,花梗的前端多分歧。七月开*褐色的花,结圆形的果实,可以串成念珠。在植物学中属于田麻科的一种,多产于中国北部山地。相传日僧荣西自宋移植此树回日本。

菩提明镜台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因为其师兄的: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六祖感觉悟禅不彻底,于是他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顿悟本不需要树的帮衬(注:佛陀树下顿悟),


  台子原本就不存在(注:明镜并非是明亮的镜子,而是引用上文神秀的诗句,亦指台子)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道家则是修行今世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终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

...........................

感恩您阅读和分享,让我们一起弘扬佛法,利益众生,阿弥陀佛

i

1
查看完整版本: 极罕见的菩提树和菩提花,见者得福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