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疙瘩
太白小吃——洋芋疙瘩
(.4.2)
文/钟老师
今天已经是4月2日,农历三月初十了,复工的复工,上班的上班,我还得等学校开学,那就寒假接暑假,继续享受假日,继续修炼厨艺。
今天早上,吃过早饭,就在为中午不知做什么饭,还一筹莫展时。琴同学,通过视频分享了她的随笔日记,日记记录她学做我的家乡太白小吃——洋芋疙瘩(鱼鱼)的过程,还是我教她做会的呀,这段时间尽忘了。
洋芋疙瘩,到现在都没有个正式的名字,太白靖口、平木一带人就叫“洋芋疙瘩”,在太白的小吃城起名叫“洋芋糍粑”,“洋芋丸子”,“洋芋鱼鱼”。
洋芋疙瘩,当然一定是用洋芋做的。最早吃洋芋疙瘩,应该是在我10岁左右。那一年,我们家搬进了父母半辈子积蓄盖起来的新房子。娘的心宽了,就变着花样的给我们做吃的。
下雨天是农村最闲适的日子。一个雨天,我和长兄与父亲在炕头玩扑克牌,斗地主。娘把洋芋洗净,削皮,再用擦子磨碎,挤去水分,娘笑盈盈且神秘的对我们说:“今儿这饭要自己动手,吃着香。谁想吃圆就捏圆,谁想吃扁就捏扁,得自己做!”我先跳下炕冲进厨房,接着喊来长兄,从不下厨房的父亲也挽起袖子加入其中。
一家人围着锅台,在娘的指导下,把面团先揪成一个个如枣一样大小的疙瘩,再在手心揉搓成丸子或像枣核样下锅。“我的是枣”“我的是鱼”我和长兄争论着,锅里热气腾腾,屋外细雨蒙蒙,那顿饭吃的特别的热闹与舒心。在后来,先是家中房子被洪水冲走,后来父亲病故;我和长兄外出上学,工作,一家人就很少团圆,前几年母亲也离我们而去。但那个一家人围在锅台前热气腾腾的画面至今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是那么温暖与幸福!
再想起吃洋芋疙瘩时已是我的女儿大学毕业,母亲还尚在的晚年,我知天命的年龄了。
一天,发小某总同学在他的